[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8-09-01 |
Ellen Key〈兒童的教育〉一文內容述要 |
鄭玉卿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
家長教育權與在家自行教育的願景 |
鄭玉卿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1999-10 |
教師進行課程統整設計的先備工作--知識統整探究的重要性 |
鄭玉卿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1999-10 |
名詞釋譯:課程綱要 |
鄭玉卿 |
|
[出版品] 教育論叢 |
2014-12 |
理想學習圖像的再生與實踐──日本學習共同體學校參訪記實和省思 |
鄭玉卿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5 |
增進國小學童認知與探索「生命」能力之行動研究 |
鄭玉卿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2-12 |
西方兒童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 |
鄭玉卿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1-11 |
當代英國小學師資職前培育制度發展趨勢之研究 |
鄭玉卿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9-05 |
學校制度中的潛在課程--反學校教育思潮的觀點 |
鄭玉卿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雷克斯的貧童教育理念與英國主日學校運動的發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承傳與轉化:常道直與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較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9 |
克瑞明的教育生態學史學方法論及其歷史論著之再詮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8 |
克瑞明的教育生態學史學方法論及其歷史論著之再詮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4 |
百年來歐美新教育理念在我國的引入與實踐 (II) (II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4 |
傳承與涵化:美國赫爾巴特運動的形成與發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3 |
百年來歐美新教育理念在我國的引入與實踐 (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2 |
近代 英國「新教育」運動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1889-1944)(I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 |
近代 英國「新教育」運動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 (1889-1944) (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近代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新教育理念與實踐 (II) (II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9 |
近代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新教育理念與實踐 (II) (II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9 |
課程經典與當代論述的對話 (I-社會文化脈絡與課程政策的形塑)—導讀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18):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8 |
近代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新教育理念與實踐 (I)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8 |
兒童中心教育思想之重要名著研讀計畫—導讀《兒童的世紀》 (The century of child) ---Ellen Key兒童教育思想內容述要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6 |
教學導師試辦學校推動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策略與實施成效 (I) |
鄭玉卿; 鄭可偉; 張德銳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5 |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中有關「閱讀」的重要性與內涵之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4 |
當代國家教育制度的社會起源和發展趨勢之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 |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浪漫主義生命教育觀的理論與實踐之研究—一個不同角度的理想生命教育之建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當代西方無政府主義教育觀的理想與困境之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如; 洪麗卿; 林俐君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1 |
現行我國軍事院校招收自費生制度之評估與改進研究—以國防醫學院為例 |
詹益欣;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1 |
國小學童在家自行教育之歷史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臺北市國民小學八十八學年度在家自行教育訪視輔導研究 |
盧美貴; 劉春榮; 張芬芬; 陳麗華;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國小教師職前教育專業化之改進研究--英國小學教師前培育制度之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9-11 |
臺灣小學師範教育發展. 師範專科學校篇 : 師範精神的延續 |
鄭玉卿; 李岱穎; 洪福財; 彭煥勝; 林彩岫; 黃繼仁; 楊智穎; 張耀宗; 王前龍; 何俊青; 范熾文; 張文權; 王映文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3-05 |
自由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10 |
邁向民主之路的希望工程: 美國進步時代學校課程與教學的重要革新 (1875-1929)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09 |
邁向民主之路的希望工程-美國進步時代學校課程與教學的重要革新(1875-1929)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02 |
調適與蛻變(1945-1968)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9-11 |
盧梭自然教育中的教師圖像-教師是守護兒童善性的生命導師 |
鄭玉卿; 黃光雄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9-05 |
理想全民教育圖像的勾勒—復興文化與實踐道德的途徑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09 |
盧梭自然教育中的教師圖像-教師是守護兒童善性的生命導師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09 |
西蒙娜‧薇伊宗教哲學中的教師理想圖像--教師是等待生命成熟的無私奉獻者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12 |
危機中的轉機--試論教育史類科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10 |
教室的危機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03 |
〈討論式教學〉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 |
學校教育篇—小學教育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6-06 |
重建臺灣教育基石的擘劃者—陳雪屏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5-09 |
〈發展的概念〉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5-04 |
教育發展與社會新秩序的建立---有關國民教育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之歷史分析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9 |
兼容理想與實際的教育實踐家------黃昆輝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9 |
愛與真理信仰的標竿------賈馥茗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9 |
人文理念化成行動的實踐者------郭為藩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9 |
懷本而踏實的教育尋根者—伍振鷟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9 |
篤實而務本的比較教育學家—王家通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03 |
浪漫主義的生命教育觀---從盧梭的教育觀點出發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0-07 |
第三篇:制度篇 |
鄭玉卿; 程緯昱; 張德銳; 戴佑全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07 |
民主的理想及其在學校中的落實:杜威學校與《民主與教育》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06 |
民主的理想及其在學校中的落實:杜威學校與《民主與教育》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3 |
有關APA 格式對撰寫教育史研究領域論文的幾點淺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2 |
Spencer的實用課程觀及其在當代課程史上的影響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2 |
Spencer的實用課程觀及其在當代課程史上的影響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6 |
杜威芝加哥實驗學校道德實踐課程之探析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4 |
道爾頓方案理念及其在中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的實驗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2 |
戰後「教育即生活」理念在臺灣的實驗--以臺北成功中學的課程為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8 |
當代美國課程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18年《中等教育基本原則》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6 |
畢業同學錄校長贈言之歷史意義探析(1945~2010)--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為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7 |
邵族另類發展運動與契機 |
鍾秀梅;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6 |
湯恩比的歷史觀及其博雅教育理念探析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2 |
書評: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12 |
呂坤《閨範》女子教育觀述評 |
蔡昀倢;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7 |
淺談湯恩比對博雅教育的看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9 |
Ellen Key〈兒童的教育〉一文內容述要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4 |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學校推動歷程之研究 |
鄭可偉; 鄭玉卿; 張德銳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4 |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學校推動歷程之研究 |
鄭可偉; 鄭玉卿; 張德銳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5 |
淺談Herbert Spencer對博雅教育理念的挑戰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淺談Herbert Spencer對博雅教育理念的挑戰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01 |
增進國小學童認知與探索「生命」能力之行動研究 |
鄭玉卿; Yu-Ching Cheng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 |
增進國小學童認知與探索「生命」能力之行動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12 |
教學領導理念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上的運用 |
王秀玲;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12 |
近代無政府主義的發展、理想訴求及對教育的影響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12 |
近代無政府主義的發展、理想訴求及對教育的影響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 |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移植他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迷思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 |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移植他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迷思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12-01 |
西方兒童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 |
鄭玉卿; Yu-ching Cheng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12 |
西方兒童在家自行教育之研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07 |
協同教學的理念與教師專業文化的建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 |
協同教學理念的發展與教師專業社群的建立---從課程史的角度談起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11 |
當代英國小學師資職前培育制度發展趨勢之研究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5-01 |
家長教育權與在家自行教育的願景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5 |
家長教育權與在家自行教育的願景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從歷史觀點析評教育基本法之理念與時代意義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從歷史觀點析評教育基本法之理念與時代意義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4 |
國小師資培育理念取向發展初探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4 |
國小師資培育理念取向發展初探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10 |
教師進行課程統整設計的先備工作--知識統整探究的重要性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3 |
學校制度中的潛在課程--反學校教育思潮的觀點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2 |
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反學校教育思潮的三種類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2 |
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反學校教育思潮的三種類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20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重要發展與改制前後的挑戰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 |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 |
鄭玉卿; 李岱穎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8 |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校史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2 |
自由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2 |
西方教育史上有關典籍閱讀的理念與轉變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0 |
Parkhurst道爾頓方案的理念及其在中國的實驗概況-- 以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為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畢業同學錄校長贈言之歷史意義探析--另一角度看學校的發展與轉變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導讀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18):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導讀《兒童的世紀》 (The century of child)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導讀《兒童的世紀》 (The century of child) ---兒童的教育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近代美國兒童中心教育思想的理念與實踐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近代西方國家教育制度發展之因素分析---兼論「教育史」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重要性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兒童閱讀的理論與實務—從人文主義的觀點思考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近代無政府主義的發展及其對教育的影響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教學領導理念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上的運用 |
鄭玉卿; 王秀玲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許佩賢;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質量分析 |
許佩賢;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質與量分析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0-05-06 |
教育基本法之理念分析---教育史的觀點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0-05 |
協同教學的理念與教師專業文化的建立 |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0 |
教育基本法之理念分析──教育史的觀點 |
鄭玉卿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1-08 |
當代美國課程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18年《中等教育基本原則》述評 |
鄭玉卿 |
 |
[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
2000-05-24 |
協同教學的理念與教師專業文化的建立 |
鄭玉卿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5-01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Li-Hua Chen; Yu-Ching Cheng; Shih-Yu Hsu; Pei-Hsien Hsu; Poa-Jing Chan; Ying-Ju Shen; Li-Jing Lin; Ming-Hua Yung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成本土化之質與量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