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 |
教育研究法的準備方向 |
林儒 |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2000-04 |
教育社會學之回顧與前瞻--臺灣的發展經驗 |
湯梅英 |
|
2002 |
教育科技服務---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為例 |
劉貞孜 |
|
2000 |
教育經費基準試算工作 |
蓋浙生; 吳政達; 張鈿富; 王如哲; 陳麗珠; 王保進 |
|
2006-12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05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05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6-12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 |
教育績效責任中的校長領導挑戰與因應策略 |
吳清山; 黃姿霓 |
|
2002-06 |
教育績效責任研究 |
吳清山; 黃美芳; 徐緯平 |
|
2016-04 |
教育與哲學--Wittgenstein的基礎主義解答為何需要教育的問題 |
郭實渝; Kuo, Shih-yu |
|
1992-08 |
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 |
程又強; 陳明終; 吳清山 |
|
1992-08 |
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 |
程又強; 陳明終; 吳清山 |
|
2006-11 |
教育落差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6-11 |
教育落差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0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內涵之建構 |
吳清山 |
|
2001-03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內涵建構之研究 |
吳清山; 江愛華 |
|
1999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06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03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2005-05-27 |
教育行政哲學探究──從典藏轉移的觀點 |
顏佩如 |
|
2003 |
教育行政學 |
林天祐; 吳清山; 張德銳; 湯志民; 丁一顧; 周崇儒等 |
|
2008 |
教育行政學 |
林天祐; 吳清山; 張德銳; 湯志民; 丁一顧; 周崇儒; 蔡菁芝 |
|
2022-12 |
教育行政改革之精髓:評《教育行政與治理:新管理主義途徑》一書 |
洪慧瑄; Hung, Hui-shiuan |
 |
2007-12 |
教育行政溝通:訊息處理的認知負荷觀點 |
黃柏勳 |
|
1999 |
教育行政的回顧與展望 |
吳清山 |
|
2000-01 |
教育行政的回顧與展望 |
吳清山 |
|
2006 |
教育行政組織 |
林天祐; 丁一顧 |
|
1997-02 |
教育行政與革新:教師對教師組織的期待 |
劉春榮 |
|
2007-07 |
教育行政議題研究 |
吳清山 |
|
2000-01-31 |
教育行政革新 |
林天祐 |
|
2003-10-15 |
教育行政體系與教師會組織之互動:組織多元分析架構的運用 |
林明地 |
|
2004-05-15 |
教育行銷策略應用之探討 |
許詩旺 |
|
2013-12 |
教育評鑑人員創意特質與培訓策略之研究 |
林劭仁 |
 |
2011-06 |
教育評鑑人員專業化指標之建構及其實證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人員為例 |
高麗鳳; 吳清山 |
 |
2011-06 |
教育評鑑人員專業化指標之建構及其實證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人員為例 |
高麗鳳; 吳清山 |
|
2004 |
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 |
林天祐 |
|
2004-12 |
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 |
林天祐 |
|
2004-10-27 |
教育評鑑專業倫理準則之初探 |
王保進; 鄭佩琳 |
|
2004-10-27 |
教育評鑑專業啟蒙與解放─典範轉移觀點 |
郭昭佑 |
|
2005-06 |
教育評鑑方案之建構 |
劉春榮 |
|
2004-12 |
教育評鑑方案之建構 |
劉春榮 |
|
2004 |
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 |
吳清山; 王湘栗 |
|
2004-12 |
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 |
吳清山; 王湘栗 |
|
2001-11 |
教育評鑑的理念分析 |
林天祐; 蔡菁芝 |
|
2003-10-08 |
教育變革下的國民中小學校長培訓遴選制度之評析與建議 |
林進丁 |
|
2015-01 |
教育讓社會更美好 |
吳清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