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06 | 
跨年級教學:領域教學設計與案例/ 第六章 社會領域教學設計與案例 | 
陳淑麗; 梁雲霞;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 | 
AI時代的課程與教學 : 前瞻未來教育 | 
黃思華; 張芬芬;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精進師資素質子計畫G:素養取向教學暨自主學習設計能力精進計畫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0 | 
國小社會教材教法 | 
洪夢華; 陳麗華;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國小社會進行跨年級教學課程規劃模式及學生課室經驗之研究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 (北區)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9 | 
國小六年級毒品防治教育桌上遊戲設計之探究 | 
詹寶菁; 翁昆漢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12 | 
跨域學習取向的國小教科書設計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8 | 
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北區)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7-04 | 
芬蘭國定核心課程中的在地課程精神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6-12 | 
國小師資生社會領域多元教學信念之探究 | 
詹寶菁 |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6-09 | 
我國國小學生應具備之跨文化能力的內涵與養成方式 | 
黃文定; 詹寶菁 |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6-09 | 
新北市多元文化繪本中新住民族群意象之探究 | 
詹寶菁; 范君綺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5-12 | 
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學歷史和社會教科書視野下的臺灣歷史──兼論其對發展國際交流教材的啟示 | 
詹寶菁; 何思瞇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8 | 
日本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發展之研究──以東京書籍社會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4 | 
中國和香港旅遊書中對臺灣的觀光凝視-兼論其對國際教育的啟示 | 
詹寶菁; 何思瞇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7 | 
英格蘭公民資質的課程轉化之探究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7 | 
英格蘭公民資質的課程轉化之探究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3 | 
全球脈絡下《臺灣新意象》之教材建構與實踐---《臺灣新意象》「歷史篇」之發展及其在華語地區教學實踐之探究(I) | 
詹寶菁; 何思瞇 |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2-09 | 
學校層級課程轉化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國小社會領域學習節數的安排為例 | 
詹寶菁; 潘翊茹; 林佩穎; 林妮靜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9 | 
學校層級課程轉化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國小社會領域學習節數的安排為例 | 
詹寶菁; 潘翊茹; 林佩穎; 林妮靜 |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08 | 
國中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程設計取向之發展與演進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2-04 | 
以教科書之插圖與版式設計增進教學藝術之觸發──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4 | 
以教科書之插圖與版式設計增進教學藝術之觸發--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2 | 
中小學教科書設計之理論模型建構及實務案例發展—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主 | 
詹寶菁;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1-11 | 
百年小學社會類教科書設計之演變--以家庭相關單元為例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葉韋伶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4 | 
廣島學校參訪札記-細心經營有品質的學習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1 | 
百年小學社會類教科書設計之演變--以家庭相關單元為例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葉韋伶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1 | 
國中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程設計取向之發展與演進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 | 
中小學教科書設計之理論模型建構及實務案例發展—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主 | 
詹寶菁;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 | 
中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的發展與演進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0 | 
A New Horizon of Global-issue-centred Curriculum | 
詹寶菁; Pao-Jing Chan; 陳麗華; 陳達萱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中小學教科書設計之理論模型建構及實務案例發展---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主 | 
詹寶菁; 陳麗華 |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9-10 | 
都會學校學生的教育測驗與評量--卓越與公平的雙重關照 | 
黃文定;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10 | 
都會學校學生的教育測驗與評量--卓越與公平的雙重關照 | 
黃文定;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9 | 
國小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之規劃、發展與實施 | 
詹寶菁; 陳麗華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7 | 
英格蘭14-19歲教育改革--朝向終身學習的國民教育 | 
詹寶菁; 黃文定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英格蘭14-19歲教育改革--朝向終身學習的國民教育 | 
詹寶菁; 黃文定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7 | 
國小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之規劃、發展與實施 | 
詹寶菁; 陳麗華 | 
 | 
| [教育學院] 初等教育學刊(1-35期) | 
2006-08 | 
專書評介:Norman Fairclough之《論述分析:文本分析在社會研究上之應用》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8 | 
專書評介:Norman Fairclough之《論述分析:文本分析在社會研究上之應用》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1 | 
評Marsden, William E.著The School Textbook: Geography, History and Social Studies | 
黃文定;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6 | 
英國教科書中公民資格的再現 | 
詹寶菁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5-01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Li-Hua Chen; Yu-Ching Cheng; Shih-Yu Hsu; Pei-Hsien Hsu; Poa-Jing Chan; Ying-Ju Shen; Li-Jing Lin; Ming-Hua Yung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4 |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科書評鑑規準之研究:課程統整取向 | 
陳麗華; 陳怡君; 徐世瑜;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4 |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科書評鑑規準之研究:課程統整取向 | 
陳麗華; 陳怡君; 徐世瑜; 詹寶菁 |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英國、加拿大中學校社會課程比較研究:對臺灣的啟示 | 
詹寶菁; 黃純敏 |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3-03 | 
國小社會課程以概念為基礎的認知教學策略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03 | 
國小社會課程以概念為基礎的認知教學策略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02 | 
從教師關注的角度思考檔案評量的推展 | 
詹寶菁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成本土化之質與量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從教師關注角度思考檔案評量的推展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許佩賢;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質量分析 | 
許佩賢;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 | 
鄭玉卿; 陳麗華; 徐世瑜; 詹寶菁;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質與量分析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 | 
詹寶菁;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沈映如; 洪麗卿; 林俐君 |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2 | 
現代化、全球化與文化帝國主義:教育社會學的批判與實踐 | 
詹寶菁; 鍾鴻銘; 張耀宗; 陳儒晰 |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0-04 | 
國小教師的社會科案卷評量實施圖象之詮釋性研究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4 | 
國小教師的社會科案卷評量實施圖象之詮釋性研究 | 
詹寶菁 |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1999-10 | 
名詞釋譯:多元化評量 | 
詹寶菁 |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3 | 
赫斯特(Paul H. Hirst)課程理論研究 | 
但昭偉; 詹寶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