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當東方與西方相遇~東方心理學崛起 |
林育陞 |
|
2015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學生人數及教師員額配置推估計畫成果報告 |
蔡昆瀛; 蔡明富 |
|
2015 |
各縣市政府辦理提升學前特殊教育服務品質方案(第二期五年計畫)成效分析計畫成果報告 |
蔡昆瀛 |
|
2015 |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ldren's beliefs in friends' promise-keeping behaviors, sensibility in promise judgements, and school adjustment |
Chin, Jui-Chih |
|
2015 |
Children's Judgement of Broken Promises |
Chin, Jui-Chih |
|
2015 |
單親幼兒 |
盧雯月 |
|
2015 |
以認知衝突作為教學策略之案例分享 |
蕭美華 |
|
2015 |
阿德勒鼓勵訓練方案對幼兒園教師的影響 |
張英熙 |
 |
2015 |
The Image of Death in Don DeLillo’s Later Works |
Chang, Chi-min; 張期敏 |
|
2015 |
The Effects of Face-to-face and Computer-mediated Peer Review on EFL Writers' Comments and Revisions |
Ho, M.-C.; 何美靜 |
 |
2015 |
A Hybrid Translation from Two Source Texts:Looking for Identity in Colonial Taiwan |
Chen, Hung-Shu; 陳宏淑 |
|
2015 |
蘇斯博士以降的英語生態圖畫書:圖畫到動畫的生態美學與識讀 |
楊麗中 |
|
2015 |
政治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
蘇彩足; 吳重禮 |
|
2015 |
2012年至2016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四年期研究規劃 |
黃紀; 俞振華; 吳重禮; 陳光輝; 蔡佳泓; 廖達琪; 陳陸輝; 蒙志成; 莊文忠; 徐火炎 |
|
2015 |
臺南環境結盟如何動起來?跨域性環境議題中的新治理邏輯 |
李柏諭 |
|
2015 |
幾何文本閱讀理解的實作研究 |
蘇意雯; 陳政宏; 王淑明; 王美娟 |
|
2015 |
營造數學感以提升小學中、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科學教育培龍計畫) |
李源順; 謝名娟; 蘇意雯; 謝進昌 |
|
2015 |
國中幾何教學之研究:認知需求分析 |
許慧玉; 陳建誠; 鄭英豪 |
|
2015 |
建構利於中學生閱讀理解與策略使用的幾何圖文之設計原則與評鑑指標-子計畫一:從眼動型態探討幾何圖文閱讀的認知歷程 |
吳昭容; 鄭英豪 |
|
2015 |
國小數學文化素材開發與實作研究 |
蘇意雯 |
|
2015 |
臺北市立大學兩岸運動教育、運動訓練暨運動產業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林國瑞 |
|
2015 |
教育三辭:教育、教學與課程的語文探究 |
楊龍立 |
|
2015 |
敎的正字地位衰退與恢復 |
楊龍立 |
|
2015 |
二十年教育亂改誰之責 |
楊龍立 |
|
2015 |
Robust Kalman filter based on a fuzzy GARCH model to forecast volatility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
Hung, Jui-Chung; 洪瑞鍾 |
|
2015 |
公共價值影響民眾在滿意度、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感之實證研究 |
謝俊義 |
|
2015 |
臺南環境結盟如何動起來?跨域性環境議題中的新治理邏輯(2/2) |
李柏諭 |
|
2015 |
心理劇導演實務行動能力之探究--新手導演與專家導演治療介入經驗歷程之差異 |
游淑瑜 |
|
2015 |
極端反應之試題反應理論模式的發展與擴展 |
黃宏宇 |
|
2015 |
產學合作計畫-結合實體教具與平板電腦於幼兒學習性遊戲之設計開發 |
魏惠貞 |
 |
2015 |
1990s中期太平洋氣候遷移之探討(II) |
洪志誠 |
|
2015 |
環境教育法實施後,主要環境教育要素及機制(含:環教推動人員、參與者、課程、場域、經營管理)整體優化之整合型計畫-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友善工具之建構與評估(II) |
張育傑 |
|
2015 |
科普活動:氣候變遷遊戲推廣活動計畫 |
張育傑 |
|
2015 |
白蝦轉錄因子AP-1於白點症病毒及早期基因wssv108轉錄調控機制之研究 |
劉宛菁 |
|
2015 |
我國環境教育輔導機制強化與整合研究 |
許民陽 |
 |
2015 |
科普活動:深度認識台灣地質公園的地球科學環境-科普教師師資培育計畫 |
許民陽 |
 |
2015 |
應用性能導向參數式設計於不同空間形式再利用之研究 |
邱英浩 |
|
2015 |
氣候變遷下流域空間颱洪災害調適與風險溝通之研究-以基隆河與高屏溪流域為例--子計畫:氣候變遷下流域空間災害調適與風險溝通之研究-以基隆河流域家戶社區為例(II) |
吳杰穎 |
 |
2015 |
台灣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實務社群融入過程 |
何美靜 |
|
2015 |
蘇斯博士以降的英語生態圖畫書:圖畫到動畫的生態美學與識讀 |
楊麗中 |
|
2015 |
繪本教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探究 |
劉淑雯 |
|
2015 |
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數理教師尋展研習營暨女學生科技營 |
劉淑雯 |
|
2015 |
行動音樂治療:雙重弱勢兒童之跨專業合作拓荒服務計畫(1/2) |
陳淑瑜 |
|
2015 |
學生在線性問題的解題與回顧策略使用 |
李心儀 |
|
2015 |
國小校長教練式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以信任關係為中介變項 |
丁一顧 |
|
2015 |
我國大學校院建構教師分流發展與多元升等制度之研究 |
何希慧 |
|
2015 |
學校教學圈方案建構與實踐之研究 |
黃旭鈞 |
|
2015 |
女性勞動供給對投票選擇的影響 |
陳麗如 |
|
2015 |
FIFA11+熱身活動後休息時間對神經肌肉功能表現之影響 |
陳永盛 |
 |
2015 |
有氧運動訓練搭配紅景天與冬蟲夏草複合物補充對身體組成與代謝適能之影響(1/2) |
陳宗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