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37714      線上人數 : 8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797


    題名: 1990s中期太平洋氣候遷移之探討(II)
    作者: 洪志誠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關鍵詞: 氣候遷移;氣候遷移指數;混合層熱量收支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017-07-25
    出版者: 臺北市:科技部
    摘要: 氣候系統存在年際-世代多重時間尺度變異,其中較長時間的振盪,例如年代際變 化常伴隨氣候遷移(climate regime shift),導致天氣或氣候出現驟變的現象。1976/1977 北 半球歷經大規模的氣候遷移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970s 末期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顯助向 西延伸,以及聖嬰引起的海溫異常出現由西向東傳播的轉折,都與此氣後遷移密切相關。 本研究旨在探討,1990s 中期出現在太平洋地區之氣候遷移的機制與影響。 透過海溫與低層大氣流函數之經驗正交函數(Empe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奇異向量分解 (Singular Vector Decompostion,SVD),以及氣候遷移指數(regime shift index, RSI)的偵測,一個發生在1990s 中期,熱帶中-西太平洋地區,海氣偶合之新型氣候遷 移被確認。此氣候遷移發生機制以及對西北太洋地區氣候變異(例如颱風生成數目與與 季風降水)的影響是本研究探討的主要議題。除了上述統計方法,混合層熱量收支分析 以及數值實驗也被使用,以瞭解此氣候遷移的成因。
    關聯: 研究期間:民10408~10507,計畫編號:MOST104-2111-M-845-002-
    顯示於類別:[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