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
地圖教材表徵世界觀教育之功能分析:以國小四至六年級社會教科書為例 |
彭筱婷; 陳麗華 |
|
2020-03 |
地方基層公務人員氣候變遷調適能力指標之初步建構 |
張育傑; 高翠霞; 徐榮崇; 李育明 |
|
2009-10 |
培養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信的課程與教學--都會區學校數學初探 |
黃幸美 |
|
1988 |
基模理論與教科書內容的設計 |
陳麗華 |
|
1997 |
多元化師資培育中的潛在課程 |
張芬芬 |
|
2000 |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 |
劉美慧; 陳麗華 |
|
2002-04 |
多元智能神秘盒--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與運用成果 |
陳麗華; 李美怡 |
|
2020-10 |
大學實施動物保育跨域課程之做法與啟示 |
陳昱宏 |
|
2018 |
大學校園旅遊意象擴增實境導覽設計與應用之探究:以大臺北校園為例(大專生計畫) |
劉光夏 |
|
1987 |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施 |
張芬芬 |
|
2000-04 |
大家都是好朋友-族群關係學習手冊- |
陳麗華 |
|
2000 |
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對西方道德哲學進路的省思 |
方志華 |
|
2004-03 |
好書分享:「我家小孩高EQ」 |
李涵鈺 |
|
2019 |
如何適切執行質性評鑑 |
張芬芬 |
|
2019-10 |
如何適切執行質性評鑑 |
張芬芬 |
|
2001 |
始于小,成其大:從教學研究會到教學專業化 |
張煌熙 |
|
2014-03 |
媒體人與教育人的跨界實踐—以媒體素養課程發展為例 |
郭玉慧; 葉興華 |
|
2007 |
「學校敢於建立社會新秩序」一書之評介 |
陳麗華; 王慧勤 |
|
2005-06-01 |
學校課程評鑑發展與實施經驗-臺北市立師院附小為例 |
葉興華 |
|
2013 |
學童在長度、面積與體積的估測能力與探討及發展以研究為基礎之強化長度估測認知與策略的課程與教學試驗及其成效之研究(3/3) |
黃幸美 |
|
2018 |
學童對角與角測量的概念與解題表現之探討暨發展以研究為基礎之強化學童角概念理解與角測量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試驗及其成效之探討」【MOST 105-2511-S-845 -002 - MY3 ( 2/3)】第二年期期中成果報告。 |
黃幸美 |
|
2019 |
學童對角與角測量的概念與解題表現之探討暨發展以研究為基礎之強化學童角概念理解與角測量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試驗及其成效之探討」【MOST 105-2511-S-845 -002 -MY3 ( 3/3)】第三年期期中成果報告 |
黃幸美 |
|
2019 |
學童的角概念與辨識角的表現之探討 |
黃幸美; 塗舒敏 |
|
2001 |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校應有的認識和做法 |
葉興華 |
|
1993 |
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之研究-結構與意識的辯證 |
陳麗華 |
|
1988 |
實習教師社會化之研究 |
張芬芬 |
|
2008 |
小學生做外交—前進斯里蘭卡 |
彭增龍; 陳麗華 |
|
2011-11-23 |
小學道德教科書中班會的百年考察─從大陸時期到台灣現況 |
方志華 |
 |
2004 |
小組競賽式合作學習法對於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
林吟霞 |
|
1986 |
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教意願之比較研究 |
張芬芬 |
|
1993 |
師範生實習的潛在課程分析 |
張芬芬 |
|
1994 |
師資培育法對師院生的影響 |
張煌熙 |
|
2018-01 |
幼兒想像力教學模式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 |
林容如; 劉光夏 |
|
2018 |
幼兒想像力教學模式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 |
林容如、劉光夏 |
|
1991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之修訂 |
毛連塭; 劉燦梁; 陳麗華 |
|
2020 |
建構環境教育人員職能之共識(2019/9/28-29) |
高翠霞; 葉明慈; 張育傑 |
|
2011-03 |
建構社會領域領導教師專業知能三維論之探究 |
黃文定; 董秀蘭; 李麗玲; 陳麗華 |
 |
2009-10 |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增進都會學校效能的途徑 |
黃文定 |
|
2005-06-01 |
強化課程領導,追求教育卓越 |
張煌熙 |
|
2011-12 |
形塑香港特區的國家認同──中小學社會教科書之論述分析 |
陳麗華; 吳雯婷 |
|
2007 |
後現代質性研究:特徵及其對課程研究的蘊義 |
張芬芬 |
|
1996 |
從兒童族群社會化談班級的族群關係的經營 |
陳麗華 |
|
1995-12-10 |
從兒童的族群社會化談班級的族群關係經營 |
陳麗華 |
|
2019-01 |
從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歷時論審議之運作 |
葉興華 |
|
2009-12 |
從國小高年級學童藥物濫用的知識、態度與行為談國小藥物教育 |
陳漢瑛; 林吟霞; 何英奇 |
|
2007-08 |
從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重新詮釋傳統經典之意識轉化探究 |
方志華 |
|
2003 |
從學校評量的結果省思教師的課程設計與實施 |
葉興華 |
|
2003 |
從教師關注角度思考檔案評量的推展 |
詹寶菁 |
|
2011-11 |
從文本分析方法論初探台灣教科書研究概況(1956-2010) |
張芬芬 |
 |
2018-09 |
從自主學習觀點探討德國工作站學習法的教學運用 |
林吟霞; 吳秀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