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7-12 |
為誰而寫:讀者覺察與其在兒童寫作發展上的啟示 |
梁雲霞; Liang, Yun-hsia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6-12 |
多讀,就會寫嗎?閱讀和寫作關係之檢視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3 |
與作者對話——質問作者策略對國中生閱讀理解之影響 |
翁逸樺;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3 |
國小一年級不同語文能力學童書寫產品之差異性研究 |
鄭雅丰;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2 |
交互教學促進國小高年級學生高層次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弱讀者的進展為分析焦點 |
梁雲霞; 鍾美惠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2 |
專家構圖vs.學習者自行構圖:圖像組織的運用方式對閱讀理解之影響 |
梁雲霞; 陳雪麗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1 |
成語特質對成語理解的影響:可分析性在中文成語理解中的作用 |
梁雲霞; 鄭雅丰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1 |
The relationship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mong different domains of undergraduates in Taiwan. |
梁雲霞; Liang, Yun-Hsia; Hu, J. S.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課文中主角人物的長處與美德:以國語教科書課文主角人物為例 |
梁雲霞; 陳彥芮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嗎?華人教師對自主學習觀點之探究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國小師資培育學生參與弱勢學生服務學習對其教學信念之影響研究---以教育大學學生為例 |
梁雲霞; 盧佩涵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公立學校脈絡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教室經驗的結構作為實踐取向 |
李欣蓉;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科技與教師知識的交會---從科技教學內容知識探析網路探究學習設計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網路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為例 |
張純瑗;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國小兒童在網路專題式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之研究 |
黃秉勝;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萌發與轉化-以臺北市一所田園教學實驗小學為例 |
薛淑惠;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資訊融入教學與教師關注、科技使用層級之研究 |
施淑慧; 梁雲霞; 黃雲龍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數位式問題導向學習之教育意涵---設計架構與實踐成效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溝通式教學、數位學習環境設計與英語學習效之研究 |
吳曉芬;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Missing Components in E-learning Designs: A Learning-to-Change Thesis and a Proposal for Design-Based Research. |
梁雲霞; Liang, Yun-Hsia; Lee, Tsang-Hsiung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高等教育專業課程中系列性WebQuest的創新設計與實踐 |
劉尹婷;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Toward enhanc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via e-learning: Contributions of learning to change i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
梁雲霞; Liang, Yun-Hsia; Lee, Tsang-Hsiung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漸進式自主學習在強調問題本位學習的混程式數位學習課程的應用 |
李昌雄; 梁雲霞; 丁嘉仁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系列性WebQuest促進大學生學科學習和高層次思考能力 |
劉尹婷;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轉化與再生---國小社會領域數位化課程設計之實踐省思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運用網頁主題探究學習促進大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
劉尹婷;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6 |
運用學習檔案改進教學與評量之研究 |
龔香如; 梁雲霞; 辛政信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在地化的自主學習---概念架構與方案發展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高等教育中數位學習的創新與挑戰:實踐中的反思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1 |
善教樂學:新課綱脈絡下的自主學習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9-12 |
偏鄉小校國小學生學習表現分析:以標準化測驗和常模為對照分析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7-12 |
為誰而寫:讀者覺察與其在兒童寫發展上的啟示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7-12 |
自主學習:教師觀點的探究分析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6-12 |
多讀,就會寫嗎?閱讀與寫作關之檢視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5-03 |
成語理解的發展:兒童、青少年與成人之理解表現分析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3 |
中文成語理解的雙翼:語境與可分析性 |
鄭雅丰;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6 |
字字珠璣:文本中的隱喻與理解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6 |
國中小學生學習策略使用之分析 |
梁雲霞; 陳芸珊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12 |
熟悉度與可分析性對中文成語理解的影響 |
鄭雅丰;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9 |
課文中的比喻語言與閱讀能力發展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8 |
以自主為弓,學習為箭,做個自主學習的人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6 |
教科書中美好生活概念之分析:以國小國語課文主角人物為例 |
梁雲霞; 陳彥芮; 徐超聖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6 |
教科書中美好生活概念之分析:以國小國語課文主角人物為例 |
梁雲霞; 陳彥芮; 徐超聖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5 |
教師領導的理論分析與省思 |
梁雲霞; 徐超聖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9 |
學校,是讓孩子通向未來的窗口嗎?--古德拉《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的問與思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9 |
學校,是讓孩子通向未來的窗口嗎?—古德拉《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的問與思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9 |
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7 |
轉化與再生: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設計之實踐省思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3 |
數位式問題導向學習之教育意涵:設計架構與實踐成效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轉化與再生: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設計之實踐省思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數位式問題導向學習之教育意涵:設計架構與實踐成效 |
余政賢;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11 |
到底什麼是「數學能力」? |
蕭紫菡; 林郁蔥;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12 |
從自主學習理論到學校實務—概念架構與方案發展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從自主學習理論到學校實務:概念架構與方案發展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4 |
專書評介:課程學者古德拉之代表作 A Place Called School: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4 |
專書評介:課程學者古德拉之代表作 <A Place Called School: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2 |
自主學習方案的設計與實踐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 |
自主學習方案的設計與實踐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 |
開展學生心中的智慧光芒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 |
基隆市小班教學精神實驗計畫學校訪評意見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 |
探究與行動:課程統整教師研習規劃 |
梁雲霞; 徐超聖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06 |
跨年級教學:領域教學設計與案例/ 第六章 社會領域教學設計與案例 |
陳淑麗; 梁雲霞; 詹寶菁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8-08 |
跨年級教學實務手冊 |
洪儷瑜; 梁雲霞; 陳淑麗; 陳聖謨; 陳金山; 洪瑾瑜; 李佩臻; 張臺隆; 段傳芬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3-01 |
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
梁雲霞; 鄭雅丰; 許馥惠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0 |
國小師資培育學生參與弱勢學生服務學習對其教學信念之影響研究---以教育大學學生為例 |
梁雲霞; 盧佩涵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01 |
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 未來的展望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 |
網路探索學習的模式導入與研究分析:台灣的觀分析 |
梁雲霞; 劉尹婷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4-09 |
動腦教與學: 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2 |
111-112教育部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109-111)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運用多層次語言特性分析兒童寫作能力之發展軌跡:國小一到三年級之長期縱貫研究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領域教材教法人才培育計畫 善教樂寫、數位展路: 國語文寫作教學人才培育專業社群計畫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1 |
110教育部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109-110)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領域教材教法人才培育計畫 善教樂寫、數位展路: 國語文寫作教學人才培育專業社群計畫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20 |
109教育部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109-110)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8 |
107各階段學生提早入學之可行性研究評估計畫(107-108))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8 |
108各階段學生提早入學之可行性評估研究(107-108)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8 |
107-108教育部跨年級教學專業知能與輔導計畫(107-108)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4 |
103-104年試辦閱讀教學專業社群計畫 |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8 |
發展促進深度學習的資訊管理混程教學的設計理論---建設性調準觀點的設計實驗 |
李昌雄;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7 |
發展促進深度學習的資訊管理混程教學的設計理論:建設性調準觀點的設計實驗 |
李昌雄; 梁雲霞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5 |
古德拉:《一個稱為學校的地方》譯注計畫, John I. Goodlad:《 A Place Called School: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II) |
梁雲霞 |
|
[出版品] 教育論叢 |
2018-12 |
國小弱勢學生的學習成就「弱」在哪裡?國語文學習成就與自我教育期望; 學習策略; 學習興趣的檢驗 |
邱麒忠; 梁雲霞; Chiu, Chi-chung; Liang, Yun-hsia |
 |
[出版品] 教育論叢 |
2016-12 |
多讀,就會寫嗎?閱讀和寫作關係之檢視 |
梁雲霞 |
 |
[出版品] 教育論叢 |
2014-12 |
類比推理歷程與中文識字 |
梁雲霞 |
 |
[出版品] 教育論叢 |
2013-07 |
字字珠璣:文本中的隱喻與理解 |
梁雲霞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2-09 |
課文中的比喻語言與閱讀能力發展 |
梁雲霞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8-09-01 |
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 |
梁雲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