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Enhansing Creative Performance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Verifying an 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ve Framework. |
何貴良; 宋曜廷 |
|
1996 |
QuickTime VR 在小提琴運弓教學上之應用研究 |
何貴良 |
|
2002 |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教學實習研究 |
林小玉 |
 |
2014 |
促進觀察力及聽力以引發創造潛能之遊戲型apps及系統之研發 |
何貴良; 林煥祥 |
|
2004 |
創作型藝術與人文數位學習 |
何貴良; 馬定一; 陳恆佑; 紀蔚然; 朱靜華 |
|
1998 |
古典音樂會的社會性與社會聯繫 |
郭曉玲; 傅仰止 |
 |
1999 |
古典音樂會的社會性與社會聯繫(II) |
郭曉玲; 傅仰止 |
 |
1996 |
台灣地區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院校合唱教學成績優異團體之特質及其影響 |
歐遠帆 |
|
1997 |
台灣地區高中學生音樂成就測驗與學科成績之相關性於合唱團團員及其他一般學生之分析比較 |
歐遠帆 |
|
2013 |
國民中小學音樂師資甄選探究:機制檢視與理論建構(I) |
林小玉 |
|
2001 |
國民小學音樂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與相關問題研究 |
林小玉 |
 |
1994 |
多方位弦樂輔助教學系統之研究 |
何貴良 |
|
1995 |
多方位弦樂輔助教學系統之研究(II) |
何貴良 |
|
2001 |
小提琴不同風格抖音的量化分析與詮釋 |
何貴良 |
 |
2000 |
小提琴抖音的音高變化研究 |
何貴良 |
 |
2000 |
巴哈鍵盤樂作品中常見的節奏問題與可能的詮釋 |
郭曉玲 |
 |
2020 |
師資培育大學其音樂師資培育現況之調查與個案研究 |
林小玉 |
|
2019 |
師資培育大學其音樂師資培育現況之調查與個案研究 |
林小玉 |
|
2020 |
提昇絃樂演奏者抖音音高敏銳力的自動回饋行動載具建置研究 |
何貴良; 洪瑞鍾; 林煥祥 |
|
2011 |
支援學生創作的網路協作平台與策略的研發( I ) |
何貴良; 林煥祥 |
|
2012 |
支援學生創作的網路協作平台與策略的研發( II ) |
何貴良; 林煥祥 |
|
2018 |
支援藝術創作與社群交流之平台建構與發展 |
何貴良; 林煥祥; 陳正光; 洪瑞鍾 |
|
2010 |
發展以電腦為主的視覺化量化抖音分析系統以提昇小提琴學生演奏表現 |
何貴良 |
|
2007 |
網路化音樂與美術關係探索學習園地的開發及不同風格學生探索學習之分析研究 |
何貴良; 吳宜澄; 賴阿福 |
|
1997 |
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篇 |
蘇振明; 楊艾琳; 鄭黛瓊; 劉淑美; 鄒品梅; 鄭明進; 方朱憲; 林公欽; 林小玉; 劉美淑 |
|
1997 |
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篇 |
蘇振明; 楊艾琳; 鄭黛瓊; 劉淑美; 鄒品梅; 鄭明進; 方朱憲; 林公欽; 林小玉; 劉美淑 |
|
2004 |
音樂創造力之實徵研究:以「邁向藝術」課程方案運用於國小音樂創作教學 |
林小玉 |
 |
2006 |
音樂創造力之實徵研究:國小音樂創作教學之鷹架作用探究 |
林小玉 |
 |
2009 |
音樂創造力典範課程之個案研究 |
林小玉 |
 |
2011 |
音樂創造力評量工具之發展與實徵研究 |
林小玉 |
|
2010 |
音樂創造力評量工具之發展與實徵研究 |
林小玉 |
|
2000 |
音樂團體的社會聯繫:以合唱團為例 |
傅仰止; 郭曉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