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藝術史方法論—符號學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身體。疆界。踰越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反美學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符號。意義。聯結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達達神話與神話解構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10 |
姿態到創造的行動:「真正人系列--蹲站坐臥」--2020 Pulima藝術節系列陳豪毅之策展觀察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04 |
純粹,所以纏繞--武玉玲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12 |
走到哪裡算到哪裡的流浪者之歌--安聖惠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8-10 |
黃明川紀錄片《肉身搏天》的生命能量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11 |
地下塊莖圖譜:安聖惠(峨冷‧魯魯安)的藝術創作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4 |
敘事取向動物輔助諮商案例探究 |
許瀞月; 林杏足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3 |
談女性藝術過時了嗎?--當代女性藝術的轉向座談會 |
吳瑪悧; 許瀞月; 陳慧嶠; 謝鴻均; 曾鈺涓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9 |
杜象與「觀念藝術」--百年前在慕尼黑的夏天,當時他25歲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8 |
直觀、野性與無限可能的卡爾斯谷地--第十三屆文件展觀察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7 |
當代藝術及其實驗光譜的邊緣--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短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11 |
「80紐約」反英雄文化--「10臺灣」反身的批判策略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11 |
10TB關鍵字 |
張晴文; 陳泰松; 黃建宏; 龔卓軍; 許瀞月; 莊偉慈; 周家輝; 賴駿杰; 蘇哲安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11 |
東進之後,藝術有什麼作為?--2009年雅典雙年展、薩羅里?雙年展、伊斯坦堡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7 |
觀念藝術的偶遇,在威尼斯的浪潮--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獎得主小野洋子、巴爾代薩里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7 |
觀念藝術的偶遇,在威尼斯的浪潮--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獎得主小野洋子、巴爾代薩里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6 |
遇見歐蘭朵--評「雙凝-臺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6 |
遇見歐蘭朵--評「雙凝-臺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2 |
一個展覽如何成為一個論壇--評「臺灣美術雙年展」與「福興國際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2 |
貝格以藝術公案進行轉移交易過程:「畢卡索畫史達林--鬍鬚女的肖像」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2 |
一個展覽如何成為一個論壇--評「臺灣美術雙年展」與「福興國際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1 |
國際雙年展光譜的初步思考--從光州到釜山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1 |
國際雙年展光譜的初步思考--從光州到釜山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0 |
做為社會文化行動的藝術--評2008臺北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0 |
做為社會文化行動的藝術--評2008臺北雙年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12 |
「中介」空間與拉黑子的藝術策略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6 |
荒謬的他者之思--徐洵蔚「隱無之外」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6 |
荒謬的他者之思--徐洵蔚「隱無之外」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10 |
對話空間:廖德政與紀元畫會,1954-1988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10 |
對話空間:廖德政與紀元畫會,1954-1988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08 |
互文,閱讀--「熟悉.陌生:人間閱讀」北美館典藏常設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8 |
「我我我....」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4 |
預言與煉金術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10 |
飄浮在虛擬中的繁華--記黃紫治雕塑展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10 |
文化自覺與貧窮藝術 |
許瀞月 |
|
[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5-01 |
杜象的藝術策略與美國現代主義 |
許瀞月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8-09 |
創造的聯結-「邊界敘譜」:拉黑子(Rahic Talif)『五十步空間』與撒古流(Sakuliu Pavavalung)『光的記憶』 |
許瀞月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8-09 |
創造的聯結--「邊界敘譜」:拉黑子(Rahic Talif)『五十步空間』與撒古流(Sakuliu Pavavalung)『光的記憶』 |
許瀞月; Hsu, Ching-yeh |
|
[人文藝術學院] 藝術學刊 |
2022-05 |
藝術力:透過收穫祭與成年禮,大社部落的社會文化覺醒與復振 |
許瀞月; Hsu, Ching-ye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