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608100      線上人數 : 5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034


    題名: 創造的聯結-「邊界敘譜」:拉黑子(Rahic Talif)『五十步空間』與撒古流(Sakuliu Pavavalung)『光的記憶』
    作者: 許瀞月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
    關鍵詞: 創造的聯結 ; 邊界敘譜 ; 拉黑子.達立夫 ; 撒古流.巴瓦瓦隆 ; Assemblages ; Boundary Narratives ; Rahic Talif ; Sakuliu Pavavalung
    日期: 2018-09
    上傳時間: 2019-06-21 16:19:1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摘要: 「邊界敘譜」是2015 年拉黑子.達立夫的『五十步空間』與撒古流.巴瓦瓦隆的『光的記憶』之雙個展。這次的雙個展,醞釀的時間超過二十年。它不只代表展覽的聯結,由海邊的阿美族與山上的排灣族的文化聯結,而且是創造性的聯結,特別是強調邊界的滲透性論述。拉黑子的部落傳統,有白天與黑夜之間的「中介空間」的文化想像,像是儀式的「閾域」。而撒古流提出「火的時代」如何轉渡到「電的時代」,其中包括面對被外力干擾與幽默以對的部落智慧。正如哲學家德勒茲與精神分析家瓜塔里在《千高原》所提出來,聯結的意義含有靈性的身體與行動熱情以及其轉形變貌,一方面是疆界化與重納疆界的再生穩定性,另方面是解脫疆界的社會文化實踐。
    關聯: 國教新知;65卷3期;頁43-55
    顯示於類別:[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a0000030-201809-201810120001-201810120001-43-55.pdf1197KbAdobe PDF48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