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 |
試析錢賓四先生如何論詩 |
蒲彥光 |
|
2010-12 |
試論《四庫全書總目.小學類》之序與語文思想 |
陳美琪 |
|
2021-06 |
試論《紅樓夢》中的「炕」 |
林雯卿; Lin, Wen-ching |
 |
2019-12 |
試論《莊子》的「神人无功」 |
姚彥淇 |
 |
2002-12 |
試論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之外交策略 |
林君成 |
|
2006-12 |
試論中法戰爭法軍侵臺之落幕 |
林君成 |
|
2001-06 |
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 |
馮永敏 |
|
2022-06 |
試論地理文化對齊晉法家思想的影響--從經濟觀的差異談起 |
陳溫菊; Chen, Wen-ju |
 |
2004-06 |
試論夢與創造力的關係 ─ 以一堂創意寫作課為例 |
陳文玲 |
|
1993-12 |
試論戰後歐美繪畫風格與社會的關係 |
張青峰 |
|
2004-12-30 |
試論敦煌曲中的情歌 |
陶子珍 |
|
2005-12 |
試論早期中美關係的發展 |
簡後聰 |
|
2014-12 |
試論明儒蔡清的解經特色—以《論語蒙引》中論「孝」篇章為例 |
王素琴 |
|
2004-06 |
試論朗讀與朗讀教學 |
馮永敏 |
|
2008 |
試論杜甫與易卜生的家庭生活 |
嚴睿哲 |
 |
1998-03 |
試論比較法在散文鑑賞中的運用 |
馮永敏 |
|
1992-06 |
試論漢語"一詞反義"的特點 |
鍾禮平 |
|
2012-03 |
試論詞語教學 |
馮永敏 |
 |
2015-12 |
試論金代中期詞之發展背景與特色 |
陶子珍 |
 |
2020-12 |
詩人.詩中人.詩篇--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視角讀《詩經.魏風》 |
陳溫菊; Chen, Wen-ju |
 |
2014-09 |
詩情畫意談數學 |
蘇意雯 |
|
2011 |
詩格作品中所反映的中唐聲律發展趨勢 |
楊文惠 |
|
1996-05 |
詩歌欣賞 |
陳正治 |
|
2017-12 |
詩歌跨領域教學的實踐:以詩提升「視覺空間智能」為例 |
呂怡菁 |
 |
2012-05 |
詩畫中的反核心聲!《想要活下去─車諾比孩子們的吶喊》專輯賞析 |
蘇振明 |
|
2006-06 |
詩畫藝術中的兩種對差 |
梁淑媛 |
|
2010-01 |
詩經〈召南.鵲巢〉教學釋義 |
譚錦家 |
|
2013-04 |
詩經〈召南.殷其靁〉鑑賞 |
譚錦家 |
|
2013-03 |
詩經〈召南.騶虞〉析論 |
譚錦家 |
|
1972-05 |
詩經及楚辭中語氣詞比較研究 |
李國良; Li Kou-Liang |
|
2011-12 |
詩經學之刪詩問題述評 |
楊晉龍 |
|
2010-06 |
《詩經.召南.甘棠》鑑賞 |
譚錦家 |
|
2012-05 |
《詩經.周南芣苢》釋義及賞析 |
譚錦家 |
|
2010-04 |
《詩經.周南.兔罝》鑑賞 |
譚錦家 |
|
2010-03 |
《詩經.周南.麟之趾》釋義及賞析 |
譚錦家 |
|
1994-04 |
「詩經.國風」層遞藝巧析論 |
許琇禎 |
|
2011-04 |
《詩經.衛風.碩人》鑑賞 |
譚錦家 |
|
2012-07 |
《詩經.邶風.柏舟》鑑賞 |
譚錦家 |
|
2011-07 |
《詩經.邶風.燕燕》鑑賞 |
譚錦家 |
|
2016-06 |
《詩經.魏風》語言音韻風格探析 |
戴光宇; Tai, Kuang-yu |
 |
2005-03-01 |
詩詞美典情緒治療意義及多元教學之原理與實踐 |
梁淑媛 |
 |
1999-03 |
「詮釋」的解構--張大春小說研究 |
許琇禎 |
|
1999 |
「詮釋」的解構——張大春小說研究 |
許琇禎 |
|
1999-05 |
「詮釋」的解構─張大春小說研究 |
許琇禎 |
|
1993-10 |
詮釋的聲音:質的研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 |
Walsh; Daniel, J.; 陳正乾譯; 李慕華譯 |
|
1992-06 |
詮釋的聲音:質的研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 |
Daniel J. Walsh; 陳正乾譯; 李慕華譯 |
|
2007 |
詮釋結構模式(ISM)在課程設計上之應用-以地理學科之概念結構分析為例 |
張政亮; 鄭麗娜; 陳策勛; 張瑞津 |
|
2005-11 |
話孩童、論童話:班雅明「說故事的人」 與安徒生的現代童話 |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主編; 楊麗中 |
|
2005 |
話孩童、論童話:班雅明「說故事的人」與安徒生的現代童話 |
楊麗中 |
|
2009-12 |
話說2009年7月的實習:我對師培機構非師培實習的省思 |
盧雯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