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563146      線上人數 : 10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3471


    題名: 試論杜甫與易卜生的家庭生活
    作者: 嚴睿哲
    關鍵詞: 杜甫
    易卜生
    家庭
    東西文化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1-01-25 12:03:29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摘要: 盛唐詩人杜甫(西元 712-770 年)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坷的生活際遇、親
    情的分離、才能理想無法實現等所引起的痛苦、焦慮,種種缺憾給詩人無窮的
    創作力量。杜甫的親情詩,不僅純然地描摹家庭生活、離家之思念情懷,而是
    把家庭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不致使家庭親情詩流於庸俗,反而更
    彰顯出其高絕獨妙之處,反映時代真實面貌,成為宏偉的「詩史」。在最窮困的
    時候,使杜甫更加能體恤「老妻」,杜甫以能與家人一起生活為樂,且儘可能的
    教育子女,古代封建社會的杜甫,有跨越性的觀念,表現出對人的關懷點是其
    作品偉大之處。
    傑出的挪威戲劇家亨利克•約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西元
    1828-1906 年),也是經過一番寒徹骨才有豐碩的成果,為追求戲劇的成就與妻
    子蘇珊娜.多蘿森(Suzannah Thoresen)、兒子西格爾(Sigurd)居住在國外
    二十七年,易卜生為十九世紀歐洲的女性塑造一個新女性形象,造就現代戲劇
    輝煌成就。易卜生和杜甫一樣尊重妻子,對妻子的愛情都是站在平等的角度,
    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兩人以尊重、關心與互信教育其子。愛情與親情是沒有國
    界的,也沒有時空的限制,易卜生和杜甫的家庭做了最佳印證。無論東方還是
    西方,窮困都能琢磨出偉大成功的人物,無論時代、民族、地域,親情之愛皆
    出自心頭。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第39卷第1期
    P81-104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3.pdf1103KbAdobe PDF1079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