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詩經.魏風》為研究素材,嘗試運用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的「需求理論」,從讀者的觀點解讀詩篇,由是詮釋詩人的創作動機和情感意念。全文內容,除了前言、結論之外,正文乃就《魏風》的七首詩篇〈葛屨〉、〈汾沮洳〉、〈園有桃〉、〈陟岵〉、〈十畝之間〉、〈伐檀〉、〈碩鼠〉逐一論述:首先,梳理古今學者對於詩旨的重要觀點,然後提出筆者個人的看法;其次,以「詩中人」(指詩篇的主人翁)的情感和意識為主導,從其視角閱讀詩篇的內容,掌握「詩境」,據此觀察詩人的抒發與表白,理解其感情與「心境」;最後,透過對詩篇意旨、詩中人形象的體悟,以及對詩人創作思維的「需求」的考察,彰顯本文寫作的目的,即詩人面貌的考察。雖然《詩經》的作者多不可考,然而詩篇是詩人自身生命、生活經驗、情感志向的反映與投射,因此,以詩篇為中介來認識詩人,仍是可行的管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