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608218      線上人數 : 51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035


    題名: 圖式的形上學:關於畫譜的哲學體系
    作者: 林子龍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
    關鍵詞: 圖式 ; 描繪的病理學 ; 同一性 ; schema ; pathology of portrayal ; identity
    日期: 2018-09
    上傳時間: 2019-06-21 16:21:1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摘要: 如果臨摹畫譜是人們學畫所必經的一個歷程,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繪畫是在遵循著一套公式?應該這麼說,雖然繪畫本身沒有一定的公式,但繪畫對象的自身卻得被一套形式的觀念所理解才能轉換成繪畫的形式,而我們把這個觀念的形式稱為圖式(schema)。Gombrich認為一些非專業畫家在繪畫上所犯的奇怪錯誤,原因乃在於在他們的腦海裡缺乏一個圖式的觀念所導致。圖式是什麼?圖式就是Kant所說的:「實的圖式是實在之物在時間中的持存性,也就是把一個真實的表象視為是普遍性經驗的時間性判定的基底,而這個表象在一切其它在變化時保持不變」。本文透過Combrich、Doczi、Schelling三位學者的觀點陳述釐清圖式觀念的架構與內涵,並在最後引用Nancy對肖像畫的詮釋對圖式的哲學議題做更進一步的延伸。
    關聯: 國教新知;65卷3期;頁57-73
    顯示於類別:[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a0000030-201809-201810120001-201810120001-57-73.pdf1324KbAdobe PDF500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