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6 |
印象派繪畫淺介 |
系刊資料小姐 |
|
1990-06 |
卻顧所來徑-訪吳俊傑校友 |
許智妃 |
|
1994-05 |
叁拾壹種圖像生態的記錄過程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第二屆畢業作品集 |
曹玉明 |
|
2001-09 |
反文化到藝術主流之一--紐約塗鴉藝術 |
李美蓉 |
|
2004 |
反美學 |
許瀞月 |
|
2006 |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作品<吻>中的裝飾圖象與性愛象徵 |
李雪菁 |
|
2006 |
台北國際雙年展對台灣當代藝術的影響 |
李芙蓉 |
|
1999-06 |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系88級畢業論文集 |
陳秋瑾; 陳明華 |
|
1995 |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版畫教學實況調查研究 |
林雪卿 |
|
2011 |
台灣花布色彩及其文化意涵研究(II) |
蕭惠君 |
|
2003 |
台灣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問題與前景 |
高震峰; Brent Wilson; 布蘭特‧威爾森 |
 |
1990-06 |
?名家大作?併發症 |
張青峰 |
|
2000-07 |
名詞釋譯:中國傳統版畫、新興版畫運動、現代版畫 |
林雪卿 |
|
2011-11 |
命題與符號的圖像性質 |
林子龍 |
|
1993-06 |
咱家仔事 |
系學會編採組 |
|
2003-06-01 |
唐代士女畫之倩觀 |
蔡秋來 |
|
2002-05-01 |
唐代奇特畫藝面面觀 |
蔡秋來 |
|
2004-11-01 |
唐代山水畫藝術成就之宏觀 |
蔡秋來 |
|
2002-12-01 |
唐代繪畫藝術臻盛之原因 |
蔡秋來; Chiu-Lai Tsai |
|
2006-11-01 |
唐代繪畫藝術臻盛之原因 |
蔡秋來 |
|
2006 |
唐納‧里伯斯基(Donald Lipski)的廢棄物裝置(Pieces of String too Short to Save) |
李雪菁 |
|
2000 |
「嘉義二二八美展」的策展理念與省思 |
蘇振明 |
|
1996-03 |
回歸鄉土.展現本土-臺灣省本土美術教育的理念探索 |
蘇振明 |
|
2021-05 |
國外藝術治療碩士歸國後對脈絡化調適省思歷程之探究 |
黃凱嫈 |
|
2000-07 |
國小美勞專長教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為個案 |
林清平 |
|
2011-05 |
國民美育耕耘四十年-一位美術園丁的見證 |
蘇振明 |
|
2014-06 |
國軍軍藝單位學用合一現況研究初探--以「美術」為例 |
范宜善; 林君潔 |
|
2008-11 |
國際雙年展光譜的初步思考--從光州到釜山雙年展 |
許瀞月 |
|
2008-11 |
國際雙年展光譜的初步思考--從光州到釜山雙年展 |
許瀞月 |
|
2012-09 |
圖像性的符號學 |
林子龍 |
|
2012-09 |
圖像性的符號學 |
林子龍 |
|
2012-05 |
圖像藝術性的本體論述 |
林子龍 |
|
2021-02 |
圖式水彩畫法的概念 : 以概念學習技法.描繪物體形象真實感 = Conceptual display of watercolor painting process |
林子龍 |
|
2006-12 |
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 |
蘇振明 |
|
2021-11 |
在校園空間中注入新概念 |
曾靖越 |
|
1993-06 |
在藝術殿堂扣門的小天使 |
朱恩德; 林子龍 |
|
2013-04 |
在衝突與妥協之間--探索藝術教育新視野 |
高震峰 |
|
2014-11 |
地下塊莖圖譜:安聖惠(峨冷‧魯魯安)的藝術創作 |
許瀞月 |
|
1996-11 |
地景藝術 |
李美蓉 |
|
2006 |
地景藝術的魅力─以克理斯多(Jaracheff Christo)的作品為例 |
林佳宜 |
|
2009-10 |
壺裡乾坤: 陳陽熙水墨畫集 |
陳陽熙; 續三義; 王德育; 陳汶滋 |
|
2001 |
多媒體數位藝術時空性質之探討 --- 以數位動畫藝術創作為例 |
吳宜澄 |
|
2003-06-01 |
多媒體數位藝術時空性質之探討--以數位動畫藝術創作為例 |
張博欽; 范宜善; 葉明勳; 吳宜澄 |
|
2003-06 |
多媒體數位藝術時空性質之探討--以數位動畫藝術創作為例 |
張博欽; 范宜善; 葉明勳; 吳宜澄 |
|
2003-06 |
多媒體數位藝術時空性質之探討--以數位動畫藝術創作為例 |
張博欽; 范宜善; 葉明勳; 吳宜澄 |
|
1998-03 |
大學西洋美術史基礎課程思考 |
李美蓉 |
|
2002-05-01 |
大學通識教育之藝術鑑賞課程設計--以「性別與藝術」為主題之課程設計模式與案例 |
陳瓊花 |
|
1996-12 |
大學通識課程與視覺藝術審美教育 |
李美蓉 |
|
1996-10 |
大生命 |
李美蓉 |
|
2006 |
大眾文化與塊莖思維─德勒茲的哲學練習 |
蕭一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