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 |
情緒障礙與少年矯正教育 |
吳怡慧 |
|
2000 |
情障兒童在個人中心式遊戲治療中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遊戲活動類型研究 |
葉貞屏 |
|
2000-07 |
情障兒童在個人中心式遊戲治療中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遊戲活動類型研究 |
葉貞屏 |
|
2000-04 |
情障兒童在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中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遊戲活動及玩具選擇類型研究 |
葉貞屏 |
|
2002 |
惡德與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2007-02 |
想像、捕捉、投射:為21世紀的舞蹈教育而舞 |
吳怡瑢 |
|
1997-06 |
想像力和創造歷程 |
蔡淑桂 |
|
1997-10 |
想像希臘、想像克里特─卡山札契斯 |
Kazantzakis)著, 卡山扎契斯(Nikos; 王鴻仁; 楊麗中譯 |
|
2010-06 |
想像幾何左右旋轉與左右手動之辨識率比較 |
張菀珍; 葉榮木; 蔡俊明; 劉昀松 |
|
2009 |
想像幾何旋轉動作與數學心算之腦電波分析 |
葉榮木; 蔡俊明; 廖宇璁 |
|
1996-12 |
想念的季節 |
雨墨 |
|
1998-12 |
想說給你知道 |
執行編輯群 |
|
1981 |
意義治療法在輔導上的應用 |
吳清山 |
|
2000 |
意義治療與三不朽 |
方志華 |
|
2021-12 |
意識之於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的倫理議題探究與反思價值素養 |
陳康芬; Chen, Kang-fen |
 |
2017-12 |
意象訓練對跆拳道選手意象能力和焦慮之效應 |
陳世和;鄭溫暖;邱共鉦;陳維新 |
 |
1990-06 |
愛、自由、民主 |
鄭雅莉等 |
|
2010-12 |
愛很大,礙不怕--從生態系統理論談特殊兒童父母的支持 |
林美杏 |
|
1988 |
愛心媽媽在國小教育中心所扮演的角色 |
熊曣 |
|
1992-12 |
愛滋病(AIDS)的防治 |
王懋雯 |
|
1992-12 |
愛滋病(AIDS)的防治 |
王懋雯 |
|
2020-11 |
愛的教育 |
陳宏淑 |
|
1993-06 |
愛的活泉源源來-訪鐘肇政壇<魯冰花>裡的教育關懷 |
曹玉明 |
|
2005-03 |
愛與憤怒一書序 |
張英熙 |
|
2003-09 |
愛與真理信仰的標竿------賈馥茗教授 |
鄭玉卿; 吳美玲; 梁淑惠 |
|
1997-10 |
愛護唯一的家園--地球 |
王語嫣 |
|
2010-12 |
愛跳舞的安妮之TOP音樂Q&A |
張雅雯 |
|
2014-12 |
感恩圓夢聯絡簿之教師班級經營與教學實踐探究 |
方志華; 王乃玉; 蘇晉億 |
 |
2007-09 |
感恩.關懷--不一樣的聖誕節 |
顏英 |
 |
2014-12 |
感物起興,敦厚人倫—《詩經、召南、草蟲》鑑賞 |
譚錦家 |
|
1992-12 |
感覺 |
宇銘 |
|
1988 |
感覺統合訓練 |
許澤銘 |
|
2014-03 |
感覺與知覺統合概念在模特兒服裝表演之關係 |
王家玄 |
|
1992-12 |
愫 |
築夢 |
|
1991-06 |
愫 |
巨蟹女孩 |
|
1995-12 |
慈心幼稚園-方案教學的經營 |
黃玉惠 |
|
1994-06 |
態度--行為形成理論與研究法 |
王懋雯 |
|
2011-06 |
態度的表象與真實:內隱測量典範的現況與發展 |
陳學志; 黃宏宇; 邱發忠; 楊立行; 卓淑玲 |
|
1993-06 |
慢性疾病孕婦與孕期感染對胎兒的影響 |
陳中定 |
|
2006-12-30 |
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之研究-以臺中為例 |
黃俊傑; 陳建利; 何國龍 |
|
2009 |
憲政一甲子—國民大會憲政史料之徵集與展示研究計畫 |
陳滄海; 曾建元; 楊智傑 |
|
1997 |
憲政改革政黨協商-民國八十六年修憲政黨協商紀實 |
陳滄海 |
|
2003-12 |
憲政改革與我國憲政體制析論 |
陳滄海 |
|
2004-05 |
憲政改革與我國憲政體制析論 |
陳滄海 |
|
2003-12 |
憲政改革與我國憲政體制析論 |
陳滄海 |
|
2002-11 |
憲政改革與政治權力(增訂再版) |
陳滄海 |
|
2003 |
憲政秩序與我國中央政府體制之研究 |
陳滄海 |
 |
1999 |
憲法增修條文司法改革條款規範闕失之探討--兼論大法官釋字第四七0號解釋 |
陳滄海 |
|
2009 |
憲法與國家發展 |
陳滄海; 徐淑敏; 高光義 |
|
2009-09 |
憲法與國家發展 |
陳滄海; 高光義; 徐淑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