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87531      線上人數 : 4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061


    題名: 再現消失的「洛可可」:論其音樂風格及藝術風格
    作者: 謝斐紋
    貢獻者: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系
    關鍵詞: 洛可可
    嘉蘭特
    真情風格
    庫普蘭
    拉摩
    日期: 2011-04
    上傳時間: 2013-07-16 12:06:56 (UTC+8)
    出版者: 台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摘要: 「洛可可」( Rococ 中一詞在藝術科系學子的學習歷程佔有一席之地。長久以來,音樂史在「巴洛克樂派」( The Baroque Period,1600-1750 ) 與「 古典樂派」( The Classical Period , 1730 一 1815 )的轉型期時,總不免在「洛可可」的音樂風格上短暫駐足探究。然而,從 2006 年 Donald Grotlt 等人出版的第七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一書中,「洛可可 」 一詞在應出現的相關頁面中已不復見。書籍中使「洛可可」 消失的選擇依據無法得知,雖然其他音樂史書常將「洛可可」與「嘉蘭特」風格並置討論,並謂其音樂風格相仿,且代表作曲家近乎相同,但並等同於任何一詞可以取代對方,反倒說明了二詞並存的重要。當「洛可可」一詞還在其他藝術範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又豈能讓它的角色輕易地在音樂界消失;當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生活仍以不同形式的可能與過往的「洛可可」 發生交集,努力保留與再現音樂中「洛可可」的風華更是重要課題。
    關聯: 藝術學刊,第一卷第四期,p.1-30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藝術學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