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897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477/17084 (14%)
造访人次 : 2644835      在线人数 : 5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972


    题名: 董仲舒在人性論淺析
    作者: 陳錫龍
    关键词: 人性論
    董仲舒
    性三品
    性善情惡
    性情
    日期: 2004-09
    上传时间: 2013-06-17 16:42:3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摘要: 董仲舒是西漢武帝時著名的經學家,治公羊春秋學,武帝時和胡毋生同為博士。他針對天人問題,提出「天人感應說」,認為天有意志,上天讓有德性的君主來統治萬民,此學說鞏固了統治者的權力。而在人性論方面,以「天人感應說」為基礎,提出了「性善情惡」說,將性分為性與情,從儒家傳統出發,針對孟子性善說提出辨證。董仲舒探討人性的文字,主要見之於《春秋繁露》的<實性>、<探查名號>、<玉杯>、<竹林>、<玉英>及<賢良對策>篇等,對人性皆有所涉及。由於他受到陰陽家思想影響的關係,他的氣化宇宙觀,認為心受氣主宰而顯現。因此,董仲舒在人性論的內容上至少包括幾點:(1)確定性本身的意義;(2)性非善的論證;(3)發展善的條件與教化(4)善惡與性三品。其「教化成性」說,以其所制訂的「三綱五常」這一系統的道德規範,促成人性至善的重要因素。而「三綱五常」的觀念,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也是孔孟思想的核心。所以董仲舒雖為陰陽化的儒家,其人性論仍保存積極的人為主義,故可視為儒家的一宗。董仲舒人性論中其將人性分三品,期以王道和社會教化,使中民之性為善,他說性是生之自然之質。這和荀子論人性有相似之處。他折衷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這種人性論歷魏、晉、隋、唐直到宋代理學建立以前,曾發生過重要影響。
    關聯: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學刊,第四期(上),p.55-78
    显示于类别:[中國語文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