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36/16767 (28%)
造访人次 : 156330      在线人数 : 1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533


    题名: 三角湧老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 江倩姿;陳韋如;柯俐安
    关键词: 三角湧
    建築風格
    空間結構
    歷史發展
    日期: 2008-11-28
    上传时间: 2013-05-22 09:15:02 (UTC+8)
    摘要: 城市起源於人與人見面、聚集、交流、互助的需求。自然地就成為社會融合、維護共同價值的溫床,也成為人際競爭,思潮激盪,開創新契機,新境界的文明搖籃。名城,都會有名街。歷久不衰的名街。這些名街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都連續著都市中重要的公共功能或集體象徵,他們都具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特殊意象。一般人提到「街」這個字,例如貴陽街、華西街等,都是作「道路」來理解,指的是地面上比「路」略小的交通動線。而名街的形成原因主要為傳統市集的形成,港口的興起、內陸市鎮的崛起與地方造街活動四個主要原因。而台灣北部因為水運、港口的發展,帶動了許多城鎮的興起。但也因為河流的淤積與交通形式的改變,老城鎮的光芒逐漸淡去。今日的大稻埕、湖口、九份、三峽不再是昔日重要的商業街,但卻留下優美的建築與土地的歷史。本研究範圍以台北縣三峽鎮民權街為研究對象,三峽舊名三角湧,又稱三角躅,是由大漢溪、三峽溪、橫溪在此匯流,地形略呈三角形而得名。而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為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日治時期,積極建設三峽造就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因為巴洛克式建築特色使得民權街成為三峽的名街。本研究目的主要為了解三峽鎮的歷史發展與空間結構並探討民權街的發展過程與建築風格形式,並藉此了解名城與名街間的關係。
    關聯: 論文集2008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2008-11-28
    显示于类别:[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