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389393      線上人數 : 1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176


    題名: 母親知覺難養育型幼兒二至四歲追蹤研究(I)
    作者: 王珮玲;洪聰敏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關鍵詞: 難養育型幼兒
    氣質
    腦波
    母子互動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3-05-12 15:01:59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本研究計畫的構想起因於筆者在2004至2006年所進行之「難養育型嬰兒 母親知覺孕期和產後壓力之研究」的發現。在這兩年的研究中, 筆者察覺:難養 育型嬰兒無法以「嬰兒氣質評估問卷」結果的A因子篩選出,透過電話再詢問200 位正在養育新生嬰兒的母親後,有十一位母親和家人覺得他們的孩子特別地難 帶,讓他們覺得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這種現象,令筆者好奇的是,為何母 親覺得孩子難帶的現象,無法從量化資料獲知,是否尚有其它探索難養育型幼兒 的客觀的方法,可以主客觀的交叉瞭解幼兒的氣質特性?此外,令筆者更想探索 的是在家中,母親是如何與這些難養育型幼兒產生互動的,竟讓母親們覺得身心 俱疲。惟有進入幼兒的家庭,觀察記錄母子互動行為的方式,方能瞭解問題的真 正原因。在本研究計畫中,筆者希望透過三種不同的方法深入探索難養育型的 幼兒:方法一是深入訪談母親,繼續瞭解她們對難養育型幼兒主觀的感受與 看法;方法二是觀察母親與被她們界定為難養育型的幼兒在家中的互動; 方法三為蒐集難養育型幼兒的腦波,從客觀的角度瞭解他們在趨近-退縮行為 傾向之前額不對稱性的情形。 由以上研究背景的陳述,本研究計畫冀望達到下列目的: 1.探討母親對二至四歲難養育型幼兒氣質特性的知覺。 2.瞭解母親與二至四歲難養育型幼兒在家互動的行為。 3.探索二至四歲難養育型幼兒在趨近-退縮行為傾向之前額不對稱性。
    關聯: 研究期間:民9608~ 9707,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6-2413-H133-007
    顯示於類別:[幼兒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