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06
|
題名: | 論孝道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
作者: | 謝居憲 |
貢獻者: |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關鍵詞: | 品德 品格 孝 自律道德 羅近溪 |
日期: | 2009-12 |
上傳時間: | 2013-03-27 10:11:07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
摘要: | 臺灣於2004年啟動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望培養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全人,並進而形塑社群道德文化。然而,若不能對「知善、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有清楚的認識,必然在「實踐根據」上難有明確的掌握。相對地,由於無法掌握道德動力的根源,在推動上,恐怕難能真正樂善、行善。是以,若要知善、樂善與行善,必須對於「善」的根源要有清楚了解。意即在推動品德教育時,要先了解真正的「品德」是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變質的。而真「品德」之所以可能,筆者認為惟有回歸「自律道德」。即必須回到自我立法的良知本心上。惟有如此,品德方有可能被建立。而要契入、回歸良知,筆者認為羅近溪從孝弟慈契入的良知,是最可行的進路。 |
關聯: | 儒學研究論叢,第二輯,p.233-248 |
顯示於類別: |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