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625
|
題名: | 初探六堆失落的客家人─以高樹鄉大埔村為例 |
作者: | 徐德賢 |
貢獻者: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關鍵詞: |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認同 客家開拓史 |
日期: | 2007-12 |
上傳時間: | 2012-10-24 14:11:56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近年來「客家學研究」成為一門顯學,六堆地區是台灣南部客家庄的聚落,高樹鄉大埔村為六堆客家聚落之內,全村卻通行「福佬話」即閩南語,即使是五、六十歲中壯年人,也都以福佬人自居,年輕一輩更是以福佬話做為溝通工具。「福佬客」是指原來為客家人,但後來被閩南福佬人同化的客家人,過去的福佬客研究多半從客家的居住環境、閩客械鬥、人數、婚姻來說明「福佬客」的成因,本文從文本主要探討高樹鄉大埔村人的族群認同變遷現象,從文獻分析、語言現象以及信仰習俗、姓氏族譜、戶籍資料、地名探討、等多方面來探討高樹鄉大埔村的族群歸屬問題。大埔村先民由於來高樹地區開墾時間較晚,只能以荖濃溪畔常有水患之地作為開墾地,居民的生活也與荖濃溪的氾濫息息相關,水患常造成農田、房屋的損失而影響聚落得遷移,從多項證據顯示,大埔村的「福佬化」與經濟上的問題有,為了生計必須與里港地區福佬人做生意,順流而下到閩南聚落,引此學習福佬話,議及大埔村的「福佬化」與荖濃溪這條河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
關聯: |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6期 頁67-74 |
顯示於類別: | [出版品]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第4-11期)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