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91767      線上人數 : 6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3531


    題名: 魏源《老子本義》對王弼「有無」「本末」思想的繼承與發揮
    作者: 黃麗頻
    關鍵詞: 魏源
    《老子本義》
    王弼
    有無
    本末
    日期: 2005-11
    上傳時間: 2011-03-01 14:31:0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摘要: 本文試圖從王弼「有無」、「本末」的理論體系作為基準,探究魏源《老子本
    義》中環繞於道的相關討論。藉以釐清魏源在注老思維方式上的承繼,以及他在
    時代環境的不同需求下,個人的論點闡發。
    本文歸納出魏源「以有無為體、為用」與「執本御末」的理論架構,以相應
    於王弼「以無為體,以有為用」及「崇本息末」的思維方式。透過二者的比較,
    可以得知魏源在儒道互補的主張下,讓有、無駢肩而立,有不再是末,而成了與
    無分庭抗禮的重要法則。另一方面,身處清代的魏源,在面臨駸駸東來的船堅砲
    利,由於務實的觀念及與世變遷的理念使然,提倡本末亦可鼎足而立,只要能守
    住樸的本質,與時俱進,氣運隨時可以再造。
    關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科學教育類
    第36卷第2期
    P83-106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pdf948KbAdobe PDF2759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