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3460
|
題名: | 日治時代臺灣的宗教發展與尊皇思想初探 |
作者: | 蔡蕙頻 |
關鍵詞: | 宗教 神道 舊慣信仰 日本佛教 基督教 尊皇思想 |
日期: | 2009 |
上傳時間: | 2011-01-20 13:56:15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摘要: | 本文先簡論天皇的政治、宗教雙重性格與「神道」的發展,再以「舊慣信 仰」、「日本佛教」和「基督教」的角度,闡釋尊皇思想與三教之間的互動關係。 天皇是日本政治上的最高決策者,同時也是神道中的現人神,具有政治與 宗教的雙重性格,執政者為了施政的需要遊走於兩者之間,交相利用。 臺灣舊慣信仰的特色在於「敬天」與「崇祖」,這也是長期維持中國封建社 會的重要觀念,但兩者皆導向漢文化的認同,威脅尊皇思想的建立與總督府施 政的威信,對政治上的尊皇思想造成威脅。 日本佛教強調「佛法護國」,傳入臺灣後的日本佛教也有這樣的特色。惟其 所指涉的天皇性格有時是政治、有時是宗教,常常曖昧不明、互相重疊,無論 哪一種都受執政者歡迎。但隨著局勢需要而轉向「皇道佛教」,透過佛教中的「無 我」精神進一步與時局下鼓吹「滅私奉公」,更進一步推展其尊皇思想。 基督教的教義中,根本的主張為一神信仰,此上帝之外無真神的排他性與 天皇宗教性格的排他性衝突,並且總督府強制基督教徒參拜神社後衝突立現, 總督府為要求基督教徒參拜神社所作出「參拜神社是愛國的行為」的新詮釋, 讓基督教徒陷入新的詮釋空間,但這些都只是避開而非消弭了衝突點,兩者的 衝突仍然存在。 |
關聯: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第40卷第1期 P119-142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05.pdf | 0Kb | Adobe PDF | 1300 | 檢視/開啟 |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