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 |
種子教師推動閱讀理解教學及其教學知識共享之研究─活動理論取徑 |
黃冠達(教育學系) |
|
2019-07 |
穿載加速測量大專籃球聯賽男生公開組第一級比賽之運動 |
李逸驊(球類運動學系) |
|
2017-04 |
立足當前國語文綱要•寄語新課綱研訂施行 |
萬家春(教育學系) |
|
2020-01 |
競技龍舟運動科學訓練實務 |
林惠美(水上運動學系) |
|
2012-09 |
紅景天對有氧能力之影響 |
廖興州(兼)(球類運動學系) |
|
2020-11 |
絕對貝多芬,系列2-陳冠宇2020鋼琴獨奏會 |
陳冠宇(音樂學系) |
|
2011-08 |
美國地方政府的能源合作模式--能源效率、永續性以及氣候防護策略 |
陳思先(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
|
2020-07 |
職業電子競技賽事觀眾觀賞意圖與行為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 of Spectators for Professional E-Sports Events |
陳伯儀(運動教育研究所) |
|
2017-10 |
肝癌病人使用中藥的頻率與模式的健保資料庫分析與大鼠併用龍膽瀉肝湯與sorafenib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研究 |
丁金聰(兼)(通識教育中心) |
|
2014-02 |
腦性麻痺兒童地板滾球投擲之動作分析 |
蔡鏞申(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 |
|
2009-07 |
自旋相關亮子現象:自旋霍爾效應及自旋幫浦 |
陳松賢(應用物理暨化學系(含碩士班)) |
|
2019-10 |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倫理認知表現及數位說故事對其資訊倫理之成效研究 |
賴阿福(資訊科學系) |
|
2011-06 |
臺北市國民小學弱勢學生課後方案之個案研究 |
郭瑞芬(兼)(教育學系) |
|
2011-10 |
臺北市托兒所特殊需求幼兒巡迴輔導實施現況育成效研究 |
蔡昆瀛(特殊教育學系) |
|
2015-01 |
臺灣地區高中甲級籃球選手社會支持、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結構方程式模式研究 |
蔡博隆(體育學系) |
|
2019-05 |
臺灣大學多元入學指標初探:入學動機、標準化測驗、高中學習成就與大學成功之關聯 |
謝紫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
|
2019-07 |
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現象研究 |
楊馥菱(中國語文學系) |
|
2013-06 |
臺灣海峽北部兩側海階之研究 |
董德輝(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學系) |
|
2016-01 |
臺灣產原趾樹蛙屬的系統分類再檢視暨本屬兩特有新種之描述命名 |
吳書平(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
2017-12 |
臺灣當代街舞創作的跨領域傾向初探 |
蘇志鵬(運動藝術學系) |
|
2016-01 |
藉由矽烯所達成的電子自旋極化調控:適用於多端電極的密度矩陣方法 |
陳松賢(應用物理暨化學系) |
|
2012-09 |
蛇菰科與檀香目植物親緣關係及分子演化之研究 |
蘇慧君(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
2014-09 |
融入拉邦動作理論之舞蹈教學實踐 |
曾瑞媛(舞蹈學系) |
|
2013-06 |
補充達瑪烷次苷對耗竭性運動後大鼠肌肉自噬作用之影響 |
王翊澤(運動科學研究所) |
|
2003-01 |
西太平洋台灣周邊海域之鈣板藻分佈 |
楊天南(兼)(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