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84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477/17084 (14%)
造访人次 : 2644975      在线人数 : 6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438


    题名: 民族舞蹈創作實踐經驗的敘說--美的感應
    作者: 蕭君玲;鄭仕一
    贡献者: 臺北巿立大學舞蹈系;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健康餐旅科
    关键词: 美的感應;共感;內在之眼
    日期: 2019-12
    上传时间: 2023-04-10 15:28:09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民族舞蹈的創作如何融合發展傳統之美與當代之美?這是必須嚴謹思索的。民族舞蹈創作必回歸到一種「純粹」的、以當代美的視域詮釋傳統之美的感應—「美的感應」(inspiration of beauty)。筆者以近三十年的民族舞蹈創作實踐經驗為基底,提出創作「美的感應」的共感現象的敘說,並以近年的三個創作作品《煙沒》、《逍遙》、《逍遙II—唯醺》為主進行敘說。「美的感應」在創作歷程中的相互共感,是築基作品內在核心的重要關鍵。在創作歷程中「美的感應」相互碰撞、激發,傳統之美能由不同的當代視域而看見新的見解、呈顯出不一樣的樣態。長期在民族舞蹈創作或展演之「美的感應」的經驗積澱成個體化的「內在之眼」,創作者「美的感應」如何在創作歷程中得不斷思索、覺察各式各樣的狀態?以有效地引發舞者們的共感,這一「美的感應」的共感會滲入作品裡,成為創作作品的內涵與意義。民族舞蹈的創作者是必須考量傳統之美與當代之美的融合,以避免過度的創新而失去傳統意義與價值,或過度一味地複製而無法發展傳統之美。創作者或舞者,皆應反思自己生命熾煉的體悟的特性並善用之,體悟傳統文化意義的當代詮釋性,並生發「美的感應」使其自然而然融合了傳統與當代之美。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第50卷第2期,頁15-26
    显示于类别:[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0-2-2.pdf1137KbAdobe PDF216检视/开启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