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424
|
題名: | 從符號學觀點閱讀幾米《同一個月亮》裡的等待美學 |
作者: | 陳宜政 |
貢獻者: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關鍵詞: | 符號學;幾米;《同一個月亮》;繪本;文學 |
日期: | 2018-12 |
上傳時間: | 2023-04-10 15:03:22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
摘要: | 幾米《同一個月亮》(Under the Same Moon)於臺灣時間2017 年10 月出版,相似於幾米其他著作,幾米經常化身為小男孩或小女孩,以表達其生活中所知與所感。幾米曾表示自己心中住著一位小男孩,因為幾米擁有純真無瑕的心靈,最容易真誠地感受生命裡的喜怒哀樂愛惡欲,也最能不受成人世界裡虛偽不真所影響,而能一致性的表達自己獨特感知。幾米在《同一個月亮》書裡化身為小男孩翰翰,漫漫地守在窗邊,大象來了,獅子來了,鶴也來了,翰翰溫柔地幫助牠們,但他仍舊繼續在窗口守候著,等待他心中最想望的人事物。這是一個敘述「等待」的感傷動人故事,提醒世人唯有「愛」能穿越時間與空間,我們就在「同一個月亮」下,欣賞月娘,感受溫馨。西方著作為符號學定義:「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學說」(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符號必定是攜帶意義的感知,而意義必須以符號才能表達。本論文試圖以符號學理論基礎,與幾米一起進入《同一個月亮》中的圖文符號,尋找生命中「等待」的價值與意義。 |
關聯: |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第49卷第2期,頁1-24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49-2-1.pdf | | 3575Kb | Adobe PDF | 294 | 檢視/開啟 |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