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90620      線上人數 : 7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178


    題名: 菲律賓職業半職業籃球聯賽之治理與競合
    作者: 郭家倫;高俊雄
    貢獻者: 國立體育大學進修推廣部;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
    關鍵詞: 質性後設研究;理論驅動的專題綜合;反例或特例;Qualitative meta-analysis;Theory-driven thematic synthesis;Counterexamples or extraordinary cases
    日期: 2021-12
    上傳時間: 2022-08-09 15:12:3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臺灣中華職籃(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 CBA)於2000年解散之後,以半職業聯賽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 SBL)發展十幾年,經歷SBL和東南亞職業聯賽(ASEAN Basketball League, ABL)兩種聯賽賽事共存,而後民間籌組職業聯賽,2020年12月進入SBL和P. LEAGUE+共存的時代。在作質性後設研究擬合理論的過程,反例特例的搜尋是再確認理論信效度的重要環節,而菲律賓職業籃球聯盟之治理競合,打破以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分析為主產生的迷思,對職業籃球治理理論探索,乃至臺灣職業籃球或其他職業運動聯盟治理都是極為值得借鑑。本研究採理論驅動的專題綜合,研究所得如下:菲律賓的職業籃球聯賽發展由Philippine Basketball Association(PBA)脫離國際籃球總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Basketball, FIBA)體系之後已經近40年,這幾年面對各種聯盟的競爭屹立不搖。菲律賓的職業籃球聯賽PBA相較於美國NBA治理及營運模式上有顯著差異,發展的路徑上也持續面臨其他聯盟的競合,PBA其發展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其中特別值得分析的是1980到2010年與Philippine Basketball League(PBL)的共存,2000年左右與菲律賓Metropolit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MBA)的競爭,2017年與Maharlika Pilipinas Basketball League(MPBL)的競爭共存。比起委員會或球團會議治理,菲律賓籃球聯盟的治理決策速度相較較快,適合聯盟間競爭的對應。整體看起來普偏需要球隊或聯盟持續虧本經營,治理及營運上需要在外部景氣不好或聯盟下行時,仍能讓球隊投資人或聯盟發起人持續注入資源及贊助。
    關聯: 運動研究,第30卷第1期,頁71-83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運動研究(19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0-2-6.pdf1061KbAdobe PDF24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