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36/16767 (28%)
造访人次 : 156745      在线人数 : 1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5118


    题名: 國小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知能評量研究:以英語圖畫書閱讀教學為例
    作者: 楊麗中
    贡献者: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
    关键词: 圖畫書;重複互動式朗讀;補救教學;國小英語教學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5-12-10 20:05:57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重複互動式朗讀融入國小補救教學對於學童英語閱讀發展之效能探討 本提案建立在申請人對於英語圖畫書論述的相關研究以及北市國小英語教學輔導工作之 現場觀察與實務需要,欲以教室現場的實證研究發展並評估實質有效的國小英語補救教學課 程。計畫希望瞭解圖畫書重複互動式朗讀應用在國小補救教學對於學童英語閱讀發展之影 響。計畫旨在學科領域整合,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前提下,整理爬梳補救教學、讀者反應論以 及各種朗讀教學等相關領域的理論及研究,設計一套適合本地國小五年級英語補救教學的圖 畫書朗讀課程,融入補救教學現場。一方面搭起圖畫書研究、閱讀相關理論與補救教學三者 的橋樑,另一方面也開發更有效應用圖畫書於國小英語補救教學的實用教材與具體教學方法。 這項計畫將探究下列假設:一、缺乏英語閱讀經驗不等同於英語學習能力不足。二、重 複互動式圖畫書朗讀課程,有助於增進低成就學童英語文字彙認知以及英語閱讀能力。三、 不同類型的圖畫書融入英語補救教學課程,有助於提昇缺乏英語閱讀經驗學童的英語閱讀發 展。計畫英文名稱Project STAR (Sit Together And Read)強調系統化、互動式英語閱讀方式與 閱讀經驗對學童英語閱讀發展的重要。本計畫將設計、規劃並執行重複互動式朗讀之英語補 救教學課程,探討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文閱讀能力及英文字彙認知的影響,同時瞭解 學童英文閱讀理解習得的情形。研究對象為80 位左右國小五年級參加英語補救教學計畫的學 童,實驗組與控制組各有40 位左右學童。正式實驗教學進行12 週。計畫過程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課程設計,準備相關配套措施,並邀請參與計畫的學校行政人 員、導師、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準備及相關訓練。第二階段:在北市4 所國小的英語補救 教學課程展開實驗教學,並於正式實驗教學前、後舉行施測,測驗內容包括閱讀差異分析、 閱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藉由前、後測的量化統計結果檢視實驗教學課程對於參與學童 閱讀發展的影響。實驗教學期間也將以錄音、錄影方式記錄現場學童學習狀況,藉以進一 步分析學童英文閱讀理解習得的情形。第三階段:舉行實驗教學後的工作檢討,研究團隊也 提出初步觀察紀錄及階段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與以往研究不同之處在於:一、成立補救教學研究團隊,結合學術理論、教育行 政人員、學校教師與家長參與。二、實驗教學課程建立在閱讀相關領域的理論及研究基礎上, 運用不同型式的英語圖畫書,設計系統化、互動式英語閱讀教學課程。三、在研究方法上, 結合量化與質性研究方法,除了定期透過正式與非正式測試記錄學童閱讀理解發展之外,也 將採質性研究取向,觀察記錄學童於實驗課程中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描述。因此,本計畫 的研究成果可望為國小英語補救教學提供更周延的理論與實踐原則,有助於瞭解學童英語閱 讀發展過程的多重面向。教學方面,不僅可提供提昇國小英語閱讀的學習課程,也可為國小 教育提供明確的英語文補救教學參考,以期確實有效發揮英語補救教學之成效。
    關聯: 研究期間:民10008~10107,計畫編號:NSC100-2410-H133-008
    显示于类别:[英語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1KbHTML1879检视/开启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