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45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313/17059 (19%)
造访人次 : 591022      在线人数 : 74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452


    题名: 有趣的科學玩具教具舉隅:測頻儀、水動力火箭、噴泉效應、反轉魔棒為例
    Four Designed Teaching Examples Conducted by Interested Science Toys and Teaching Devices- Stroboscope, Rocket, Bottle Spring, and Rattle Back
    作者: 張宗挺
    陳淮璋
    陳義勳
    贡献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关键词: 科學玩具
    科學教具
    日期: 2000-12-01
    上传时间: 2009-07-09 14:53:42 (UTC+8)
    摘要: 本文是以四種有趣的科學玩具或教具為例,如何應用到教學來,以期特殊的現南吸引學生或大眾使對其科學產生好奇心,並藉由動手操作其科學原理。這種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生並可藉由探索,及Piaget理論的具體操作,學生以第一手experience察覺現象,由SAPA(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的13種stations操作,以獲得知識。
    本文提到的第一種教具測頻儀:可以調整待測施轉體及測頻儀轉速,以顯示出待測旋轉體的視運動如圖一至圖三為正轉、反轉及靜止不動的現象。
    第二種為水動力火箭:可使水從寶特瓶內的吸管噴出,利用動量不滅原理使火箭飛出,並測量由發射點至著落點及其水平射程。
    第三種為噴泉效應:以兩個大小型式且同體積的寶特瓶,插一對稱之兩吸管,使左右上下均對稱,並在吸管浸水處底部扎針孔大小般的四個洞,當寶特瓶反置時,水由其中一吸管滴下,而氣體由另一吸管由下耜上升。由於下部上升的氣體帶動吸管底部針孔將滲入之水挺升而噴出,而依柏努利公式的原理,流速快壓力小、流速慢壓力大,滲入的水滴受快速上升的氣流影響,產生猶如噴泉之現象。
    第四種為反轉魔棒:形狀為條狀,其構造如第一○三頁圖十九的”rattle back”
    ,其質量分配不對稱,若以反條棒自然迴轉方向旋轉,則在魔棒旋轉快要停止時,出現與魔棒原先旋轉方向相反的反轉現象。
    關聯: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2000專刊
    p.90-104
    显示于类别:[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