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640802      線上人數 : 6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439


    題名: 是科層式還是私有化? 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治理架構分析
    作者: 李柏諭
    貢獻者: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關鍵詞: 共享性資源;社區治理;公民參與;文化動員;跨部門治理;農村再生
    日期: 2014-07
    上傳時間: 2014-07-16 15:16:10 (UTC+8)
    摘要: 過去政府在農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不僅缺乏良善的治理制度框架,同時農村居民的需求更無法確實向上表達,更加嚴重導致農村生活品質的低落,以及農業發展長期的衰退。當1990年代隨著公民參與理論和賦權自主管理概念的興起,農村居民的自我意識及社會力逐漸顯現,此一情形迫使政府必須改變農村治理結構,漸漸提供居民參與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機會。對此,「農村再生條例」於2010年8月4日公布施行,強調以農村社區為中心,政府透過外部正式規則的制度安排,輔助並賦權社區居民制定農村再生計畫,同時也鼓勵制定社區公約做為當地農村自主治理的內部規則,不僅是強化「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實際上也有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由上而下」的引導,突破了過去民眾參與機會過少而無法符合農村真正需求的情況。因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從「傳統農村治理結構」到「融合科層、市場及社區的農村再生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之中,重新詮釋了「農村治理」的概念。對此,本研究擬從「農村治理」的角度出發,並嘗試從過去理論文獻所累積的(1)持續進化中的社區意涵、(2)以文化動員為基礎的公民參與、(3)建構動態穩定的跨部門協力治理等規範型理論架構中,重新建構農村再生的新定義,以分析目前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模式與機制、推過過程中所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以及未來可進一步發展或修訂的農村治理策略與方向。
    顯示於類別:[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是科層式還是私有化?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治理架構分析.docx175KbUnknown2249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