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22/17135 (11%)
造訪人次 : 4498745 線上人數 : 101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uTaipei
人文藝術學院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uTaipei
‧
管理
University of Taipei
>
人文藝術學院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Item 987654321/12439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439
題名:
是科層式還是私有化? 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治理架構分析
作者:
李柏諭
貢獻者: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關鍵詞:
共享性資源
;
社區治理
;
公民參與
;
文化動員
;
跨部門治理
;
農村再生
日期:
2014-07
上傳時間:
2014-07-16 15:16:10 (UTC+8)
摘要:
過去政府在農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不僅缺乏良善的治理制度框架,同時農村居民的需求更無法確實向上表達,更加嚴重導致農村生活品質的低落,以及農業發展長期的衰退。當1990年代隨著公民參與理論和賦權自主管理概念的興起,農村居民的自我意識及社會力逐漸顯現,此一情形迫使政府必須改變農村治理結構,漸漸提供居民參與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機會。對此,「農村再生條例」於2010年8月4日公布施行,強調以農村社區為中心,政府透過外部正式規則的制度安排,輔助並賦權社區居民制定農村再生計畫,同時也鼓勵制定社區公約做為當地農村自主治理的內部規則,不僅是強化「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實際上也有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由上而下」的引導,突破了過去民眾參與機會過少而無法符合農村真正需求的情況。因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從「傳統農村治理結構」到「融合科層、市場及社區的農村再生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之中,重新詮釋了「農村治理」的概念。對此,本研究擬從「農村治理」的角度出發,並嘗試從過去理論文獻所累積的(1)持續進化中的社區意涵、(2)以文化動員為基礎的公民參與、(3)建構動態穩定的跨部門協力治理等規範型理論架構中,重新建構農村再生的新定義,以分析目前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模式與機制、推過過程中所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以及未來可進一步發展或修訂的農村治理策略與方向。
顯示於類別: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是科層式還是私有化?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治理架構分析.docx
175Kb
Unknown
2430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
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