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2388
|
題名: | 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之演變 |
作者: | 方雩;陳銘堯;陳金鼓 |
關鍵詞: | 國際體操評分規則;競技體操 |
日期: | 2010-06 |
上傳時間: | 2014-07-01 10:26:28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
摘要: | 國際體操評分規則是競賽有關人員的行為準則,其宗旨是為了在國際體操比賽中,保證裁判員評分的客觀和統一,提高裁判員的專業知識和裁判能力,是所有體操競賽參與者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一種規章,亦是體操競賽中處理紛爭及裁判員評分之依據。由於體操器械的改良、安全設備的進化、輔助訓練器械的運用、科學儀器的幫助以及評分規則的演變促使選手的成套動作更加出神入化,猶如特技般的驚險動作一一出現。2009年國際體操總會男子技術委員會將原有A、B裁判改成D、E裁判,D裁判2人負責成套動作難度部分,確定單個動作和連接價值,計算完成動作組別的數量和難度價值,完美地記錄整套動作的內容,並正確的評定D分;E裁判6人負責成套動作的實施,針對選手動作的藝術性、完成情況、技術和結構的缺點進行扣分,最後記錄組將D分+E分(6位E裁判扣分後之分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間4位之平均分),即是該選手之得分。本文旨在探討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之演變。 |
關聯: | 運動研究,第19卷第1期,P.152-166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發展處] 運動研究(19卷1期-)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14.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之演變.pdf | | 1231Kb | Adobe PDF | 2565 | 檢視/開啟 |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