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6 |
教育理論的建構及教育實作 |
但昭偉 |
|
1991-03 |
教育理論與問題研究 |
吳清山 |
|
2008-12 |
教育理論與實務的關係:剖析杜威對師資培育的看法及其對現今的啟示 |
王清思 |
|
2007 |
教育產業的優質經營 |
吳清山 |
|
2003-11-12 |
教育界如何幫助社會經濟弱勢的學生 |
李玲惠 |
|
2003-11-12 |
教育界如何幫助貧窮學生─以家扶基金會的經驗為例 |
陳邦弘; 何素秋 |
|
2022-12 |
教育發展、健康投資、健康環境、社會發展與國民健康之關聯研究:以世界銀行資料為例 |
張芳全 |
 |
2004 |
教育發展新思路 |
吳清山 |
|
2004-12 |
教育發展新思路 |
吳清山 |
|
2000-10 |
教育發展研究 |
吳清山 |
|
2005-04 |
教育發展與社會新秩序的建立---有關國民教育制度的起源與發展之歷史分析 |
鄭玉卿 |
|
2013-01 |
教育發展議題研究 |
吳清山 |
|
2009-12 |
教育的力量Power in Educaiton |
吳清山 |
|
2003-04 |
教育的文化脈絡之探討--以「日本、中國及美國」三個文化的幼教為例 |
吳勁甫 |
|
1997 |
教育的根本在培育生活知能 |
吳清山 |
|
1997-09 |
教育的根本在培育生活知能 |
吳清山 |
|
2010-06 |
教育的自治、分權與學校經營改革--日本案例評析及對我國之啟示 |
林雍智 |
 |
1994-12 |
教育知識的社會學評析 |
林清江 |
|
2005 |
教育研究倫理準則 |
林天祐 |
|
2005-04 |
教育研究倫理準則 |
林天祐 |
|
2003 |
教育研究常用網站指引 |
林天祐; 張金年; 蕭佑梅 |
|
1993 |
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取向 |
吳清山 |
|
1993-06 |
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取向 |
吳清山 |
|
1993-06 |
教育研究法-專題報告 |
吳清山; 江展塏; 黃士嘉; 張益計; 謝金枝; 李嗣蕙; 范姜郁美; 陳茜如; 蔡明若; 陳錦蓮; 鄭月嬌; 陳怡欣; 劉兆文; 張小菁; 曾燦金; 劉佳蕙 |
|
2002-05 |
教育研究法的準備方向 |
林儒 |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2023-06 |
教育研究的發展契機:全球TALIS 文獻系統性回顧 |
謝傳崇; 陳雨然 |
 |
2000-04 |
教育社會學之回顧與前瞻--臺灣的發展經驗 |
湯梅英 |
|
2002 |
教育科技服務---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為例 |
劉貞孜 |
|
2000 |
教育經費基準試算工作 |
蓋浙生; 吳政達; 張鈿富; 王如哲; 陳麗珠; 王保進 |
|
2006-12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05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05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6-12 |
教育績效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8 |
教育績效責任中的校長領導挑戰與因應策略 |
吳清山; 黃姿霓 |
|
2002-06 |
教育績效責任研究 |
吳清山; 黃美芳; 徐緯平 |
|
2016-04 |
教育與哲學--Wittgenstein的基礎主義解答為何需要教育的問題 |
郭實渝; Kuo, Shih-yu |
|
1992-08 |
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 |
程又強; 陳明終; 吳清山 |
|
1992-08 |
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 |
程又強; 陳明終; 吳清山 |
|
2006-11 |
教育落差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6-11 |
教育落差 |
吳清山; 林天祐 |
|
2000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內涵之建構 |
吳清山 |
|
2001-03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內涵建構之研究 |
吳清山; 江愛華 |
|
1999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06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之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1999-03 |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倫理準則」初步建構 |
吳清山; 黃旭鈞 |
|
2005-05-27 |
教育行政哲學探究──從典藏轉移的觀點 |
顏佩如 |
|
2003 |
教育行政學 |
林天祐; 吳清山; 張德銳; 湯志民; 丁一顧; 周崇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