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市師環教(已停刊) |
2001-10-01 |
臺東縱谷中段的斷層潛移現象 |
林明聖; 蕭謙麗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1-06 |
海洋課程教學設計--以「非濱海」國小六年級為例 |
吳名穎; 林明聖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1-06 |
文獻紀錄與氣候代用指標:臺灣在小冰期間的氣候變遷 |
林俊賢;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 |
科學探索計畫-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科學探索計畫-中小學生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 II ) |
古建國; 林明聖; 洪志誠; 吳美麗; 賴文榮; 吳月娥; 陳義勳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科學探索計畫---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科學探索計畫---中小學生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I) |
古建國; 林明聖; 洪志誠; 吳美麗; 賴文榮; 吳月娥; 陳義勳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9-12 |
徐鐵良先生的兩三事 |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4 |
馬祖列島莒光鄉的地質初探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05 |
1882年彰化(規模八)地震回顧---真、偽、爭辯與未來 |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05 |
利用DInSAR觀測花蓮米崙斷層活動 英文題名 Useing DInSAR Observate the Active of Me |
盧志恆; 林明聖; 顏君毅; 張中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培育運作規劃計畫研究 |
林海峰; 林明聖;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臺灣歷史地震詩初探 |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應用雷達差分干涉技術探討台北盆地地區之地表變形 |
陳怡安; 張中白; 顏君毅;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生態教育的E-Learning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生態教育的e.learning-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建置理念與成果探討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05 |
1867年12月18日基隆海嘯的真偽、爭辯與未來 |
林明聖; 蕭謙麗; 張建興; 劉桓吉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05 |
平溪國中、小學學童之防災素養研究 |
陳怡安; 黃至韻; 林明聖; 蕭謙麗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04 |
防災教育對偏遠山區學童防災素養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平溪國中、平溪國小為例 |
陳怡安; 黃至韻; 林明聖; 蕭謙麗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05 |
大專地震防災教育教材編撰 |
陳怡安; 黃至韻; 林明聖; 蕭謙麗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4-05 |
台南盆地的地震、活斷層與大地構造 |
林明聖; 蕭謙麗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10 |
歷史地震研究的相關問題---以台灣地震海嘯為例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5-06 |
由地震詩看臺灣歷史地震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 |
科學探索計畫-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科學探索計畫-中小學生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 II ) |
古建國; 吳美麗; 賴文榮; 吳月娥; 林明聖; 洪志誠; 陳義勳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科學探索計畫---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科學探索計畫---中小學生迎接2020年科學挑戰與探索整合計畫(I) |
古建國; 吳美麗; 賴文榮; 吳月娥; 林明聖; 洪志誠; 陳義勳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12 |
從莫拉克風災後「濫情與理盲」的論戰談科普教育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 |
歷史海嘯的研究方法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 |
台灣溼地地質形成的特殊性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 |
台灣島的誕生 |
蕭謙麗;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 |
台灣溪流的地質地形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 |
Seismotectonic model of the Tainan basin, southwestern Taiwan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曇花一現的地質工作者「尼古拉斯.史丹諾」[Nicolaus Steno] |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出磺坑石油礦產之旅--臺灣地質之旅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 |
臺灣地質之旅--鼻頭角化石之旅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石洋蔥的故事--岩石的洋蔥狀風化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臺灣地質之旅--芝山岩地質之旅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台灣的觀星地點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臺灣地質之旅:金瓜石礦場之旅 |
林明聖; 蕭謙麗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石斑馬的故事--侵入岩脈 |
蕭謙麗; 林明聖 |
|
[應用物理暨化學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0 |
九二一地震與車籠埔斷層的省思 |
蕭謙麗; 林明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