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46/17084 (14%)
造訪人次 : 3225775      線上人數 : 8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427


    題名: 「鄉土真菌學特論」的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與網路教學研究
    作者: 吳美麗
    貢獻者: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關鍵詞: 自然與生活科技;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鄉土真菌資源;虛擬師院;非同步遠距教學
    日期: 2002-07-24
    上傳時間: 2013-10-02 16:42:46 (UTC+8)
    摘要: 為適應多元社會的需要而擬定的新課程標準,其基本精神主要為人性化、本土化、國際化和現代化,利用網路教學正可合乎此主旨。目前國小課程設計有重大的改變,國小自然不再為單獨的一科,而是變成包含於「自然與生活科技」的一個學習領域,教師更是落實新課程的關鍵人物。老師為了增進自己的教學能力必須進修,利用網路上的課程作遠距學習,學校不必為他們請代課老師,老師本身也可隨時、隨地,依個人需要學習,可節省往返進修的交通時間,又可增強老師們的教學能力,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種非同步遠距課程的進修模式,另一方面,1992年聯合國各會員國紛紛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21世紀成為注重「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的時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朝著介紹台灣本地的生物資源及民間對這些自然物的運用,作為自然教材的基本架構,才能落實教育部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然而,大家對在生態系佔重要地位的鄉土真菌缺乏認識,因此本研究先編纂、設計並錄製有關「鄉土真菌學特論」教材,然後開設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以增強教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知能。本研究先收集鄉土真菌教材,進行真菌資源考察,並拍攝菌種形態和生態巨觀與微觀特徵,再利用Scan Maker V636或Nikon LS-1000 35mm Film Scaner掃描器掃圖,分別進行照片或正、負片的掃描,再將其製成數位影像,進行存檔。然後安排全學期的課程進度與授課單元的主題,就單元主題再編寫教學內容的文稿,接著錄製各單元主題教材的授課內容,將錄製的影片內容以VCD影像擷取卡進行擷取,再以WebPoint網頁編輯器進行影像和文字的網頁統整編輯。收集鄉土真菌教材分別得真菌菌種形態和生態巨觀特徵數位影像資料278張,以及真菌形態微觀特徵的數位影像165張,採集過程亦予以錄影。共編寫十二個單元的講義內容。除第一單元分成九個副主題,其他皆以緒論、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綱要、教學內容、本週問題討論、下週課程準備、單元參考文獻七個副主題編寫課程講義。編撰腳本內容共476頁,並以網頁式、夾有Power-point演講式呈現腳本在網路的授課內容。開放網路選課,共有夜間教學碩士班五人和進修推廣教育學分班五人參與實際教學活動,學期中除了期初、期中、期末及戶外考察活動為面對面教學授課外,有十三週的課程由同學利用虛擬師院網路平台,進行課程學習與意見交流,並於線上繳交作業及使用e-mail和網路平台上議題討論區進行問題討論。在修習本課程之後,修課同學都感受到真菌帶給人類的益處,原本對菇類不感興趣的人,對菇類有重新的認識,尤其本課程講解許多食用與藥用真菌,提昇修課同學對如何應用鄉土真菌資源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知能。
    關聯: 現代教育論壇─非同步遠距教學:理念與行動,國立教育資料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2002-07-24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