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854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914/17082 (11%)
造访人次 : 3959910      在线人数 : 10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549


    题名: 大龍峒地區之產業變遷
    作者: 沈孝宇
    关键词: 大龍峒
    區域發展
    產業變遷
    日期: 2010-11-26
    上传时间: 2013-05-22 09:15:19 (UTC+8)
    摘要: 大龍峒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之處,在整個臺北盆地的盆底核心區,以行政區的劃分來看,目前屬於臺北市大同區的一部分。大龍峒的歷史發展頗為悠久,曾是臺北市發展當中的核心地帶,然而隨著歷史變遷,大龍峒逐漸褪下核心的光環,成為一個讓人思古幽情的老社區,訴說著曾經有過的美麗與哀愁。大龍峒的產業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清代前期,此階段是大龍峒市街的發展期,也是漢人大量移入期,這時期的大龍峒除了四十四坎街有較具規模商業表徵外,其餘大多為水田;第二:清領後期~日治時期,臺灣開港後,大龍峒有了大轉變,扮演起世界分工體系的一環,這時期的大龍峒逐漸出現花卉產業,以供應大稻埕等鄰近區域的花卉需求。日治時期,在此處又多了屠宰、養殖、紡織、爆竹等產業;第三:戰後時期,這時期的大龍峒地區產業呈現出多元而龐雜現象,除了沿襲一部分日本時期的產業外,輕工業的轉變、各式工廠的出現與住宅區的相互交錯,民國62年,隨著都是政策「萬大計畫」之實施,大龍峒地區逐漸轉型成一個單純的住宅區,許多工廠、公司搬離大龍峒地區,此舉更直接衝擊大龍峒產業發展。直至今日,大龍峒已成為住宅區,較無具代表性的產業,但隨著該地文化祭典與人文精神之發揚,成為當今對於大龍峒之新興形象。
    關聯: 2010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圖書館,2010-11-26
    显示于类别:[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