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43222      線上人數 : 7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390


    題名: 數學概念之教學─觀察與操作為例
    作者: 黃幸美
    貢獻者: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日期: 2002-12-21
    上傳時間: 2013-05-16 11:47:42 (UTC+8)
    摘要: 最近社會大眾對於國中一年級學生在數學成就測驗上的表現低落,引起對知識建
    構取向教學的質疑與批判,許多教師也在傳統的直接教學法與知識建構取向教學法
    中,迴盪與困惑。教學問題的產生,也是教學者沈靜思考,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務問
    題作釐清的重要時刻,藉此思辯與修整迷思,將是明日進步的基石。值此推動規劃教
    室層級課程的時刻,各領域的教學方案設計蓬勃發展,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讓
    教師選擇與參考使用。但是值得重視的是,教師是真正落實到教學層面的重要執行
    者,兒童為學習的主角,教師當掌握哪些教學的原則,導引兒童投入理解性的學習,
    逐步添增連結知識與應用於解決問題的能量,展現教學專業知能,值得探討。
    九年一貫課程重視培養跨領域所需的普遍性能力,能在生活情境中,展現應用知
    識、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發展學生的知能,使其透過學習、統整、內化之
    後,能適時地應用於學習、工作、生活與解決問題、展現出自信與「我可以做到」的
    基礎能力,即為課程與教學的目標(教育部,民 89)。就數學領域的課程與教學目標
    而言,培養兒童具有解決問題能力,是數學的教學目標,而此能力的展現也是一種記
    憶、理解、邏輯推理思考、運算技能等能力的綜合表現,如何藉助各種教學設計與活
    動,讓兒童逐漸認知數學的形式性的知識概念,建構各類問題所潛存的樣式,上述教
    學目標也是當前先進國家數學教育目標(例如: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University of Dortmund, 2001)。
    有視於當前社會對於數學學習與教學議題的關切,本文擬以數學領域的教學為
    例,從兒童的數學概念學習特性,闡釋導向理解的有意義教學之意義,並探討如何從
    觀察、操作與討論等剖析數學概念的教學歷程,導引兒童學習數學概念。
    關聯: 數學標準本位教學與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所、進修暨教育推廣部、特殊教育中心,2002-12-21
    顯示於類別:[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