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13781      線上人數 : 2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41


    題名: 華語文主題式課程教學模式之實踐與反思-以美國、韓國、印尼之學習者為例
    作者: 張于忻
    貢獻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關鍵詞: 華語文
    主題課程
    日期: 2012-12
    上傳時間: 2013-03-27 10:11:52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摘要: 廿一世紀的語言學習,已不只是要會聽說讀寫,更要求學生們能因應生活中環境,實際應用所學,並得到該有的效果。要能滿足這要求,讓老師及學生發揮無限創
    意,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運用語言情境的「主題式教學(Thematic Teaching)」
    效果最佳。
    「主題式教學」,強調每次的教學活動,都是以解決或釐清某一主題為目標來設
    計,其產生的教學方式是彈性而活潑的,更能隨時配合學習者程度和需求進行課程的
    調整。以主題為中軸,圍繞教學主題而展開的,在學習理論與教學策略的概念下,以
    教學主題為樞紐,讓各個教學要素彼此聯繫、相互作用與協調運行中,使師生能夠「雙
    適應雙發展」,以達成教學主體心理結構的完善與自我實現的整體性設計。
    「主題式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整體性設計,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呈現,是以真
    實情境去表達教學主題,尤其注重形成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主題、教學關係以
    及教學設計手段和方法諸要素的統一。能使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得以處處、時時的
    有效體現,能做到形式與實質的統一,合作交流式學習與自主性學習的統一。
    本研究係以主題式教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分別對來自美國、韓國及印尼
    的學習者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果,實施方式為每週四小時,分別於週二及週五各上二
    小時課程,課程實施時間共計三十二週,有學習單及課後練習,並採用Web2.0技術進
    行評量,無對照組。目前所有學習者均能在一百二十八課堂小時內完成學習並精熟八
    百字、一千三百詞及五十個語法,並有顯著之學習成效。希望各界方家不吝指正是幸。
    關聯: 儒學研究論叢,第五輯,p.161-174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