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25
|
題名: | 「同行異字」說簡議 |
作者: | 吳俊德 |
貢獻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
關鍵詞: | 同形異字 同形字 累增字 假借 |
日期: | 2011-12 |
上傳時間: | 2013-03-27 10:11:31 (UTC+8) |
出版者: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
摘要: | 文字之孳生非一時一地而成,則同一字形,或可偶然相合,用以兼表不同之語言,
此本極平常之現象。然見其形體偶同,逕作「同形異字」的認定,表面似乎言之成理,
實則這些形體偶同只是假象,每一字例皆有其致之因,頗堪推敲。本文之作主要針對戴
君仁〈同形異字〉與龍宇純〈廣同形異字〉二文中「同形異字」的主張提出異議,並對
二文所及之「同形異字」例進行分析辨正。
本文以為所謂「同形異字」可分二類,一為「分別為不同詞語所造,而字形偶然相
同」之字,一為「同一字形含引申、假借義」之字。前者屬造字之偶然,必於用字時分
化,雖有「同形異字」之名,卻無「同形異字」之實;後者據「表不同語者即不同字」
立說,而用字時竟不相混,始具探索價值,因此對於「同形異字」的討論,應自後者入
手為是。
本文根據文字演變的觀點,主張有意義之「同形異字」即是「假借字」。 |
關聯: | 儒學研究論叢,第四輯,p.145-160 |
顯示於類別: |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