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750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935/17148 (11%)
造访人次 : 5457711      在线人数 : 4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09


    题名: 《論語》註解史的發展:從《論語集解》到《論語集註》的典範轉移
    作者: 江衍良;陳述之
    贡献者: 長庚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長庚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兼副教務長
    关键词: 論語
    注解史
    典範
    集註
    朱註
    日期: 2010-12
    上传时间: 2013-03-27 10:11:1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摘要: 從古至今,《論語》的注解本很多,《四庫總目提要》中,在明代胡廣以前,所收錄的注解本即超過二十種。在這些注解本當中,彼此有何關係?有何脈絡和規律可循?
    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議題。筆者認為《論語》注解書在明代胡廣之前可分為兩個典範。
    第一個典範是從何晏《論語集解》開始,其後皇侃延續何晏的架構注解《論語》。何晏
    的注解曾受到韓愈的批評,雖然曾被批評,北宋邢昺的注解仍延續何晏、皇侃的架構,
    再加以增減若干內容。第二個典範是朱熹的《論語集註》,《朱註》簡煉精要,影響相
    當深遠,且持續至當代。《朱註》尊崇者固然很多,但批評者亦不少,金元時期王若虛
    的《論語辨惑》可視為批評《朱註》的起點。其後尊朱和駁朱兩個脈絡各有發展。明
    代胡廣的《論語集註大全》,可視為《朱註》成為官方意識形態的代表。本文認為上述
    七本注解本,有其代表性,可以說明這兩個典範的轉移過程。
    關聯: 儒學研究論叢,第三輯,p.41-76
    显示于类别:[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