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750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11903      線上人數 : 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505


    題名: 張自超《春秋宗朱辨義》的解經方法
    作者: 丁亞傑
    貢獻者: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詞: 春秋
    解經方法
    據事直書
    寄託論史
    日期: 2009-12
    上傳時間: 2013-03-27 10:11:06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摘要: 方法根據作品而來。對作品的認識、研究這一作品所欲達到的目的,形成問題意
    識。不同的問題意識會形成不同的方法。據事直書與書法見義,隱藏其後的問題意識,
    才是形成不同解經方法的根源。魯史與《春秋》的關係,究竟是「複製」抑或「修正」,
    又不僅是解經方法的問題,更涉及對聖人義理的認知。讀《春秋》既如讀魯史,《春
    秋》有何價值?如曰魯史不存,賴《春秋》保存之,更可論證《春秋》等同於魯史,
    失卻了經典的地位。據事直書未必能達到見義這一解經目標,從據事直書到直書見義,
    並非理所當然:仍賴《傳》的記事,才能掌握事件的因果關係;又須熟稔典制,才能
    見出人事的是非。所以直書能見義,尚需其他條件配合。此時以寄託論史的《春秋》
    解釋學另一傳統,或能在據事直書之外,有一新的視界。
    關聯: 儒學研究論叢,第二輯,p.203-232
    顯示於類別:[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