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桃園台地湖口活動斷層及其構造河階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kou Active Fault and it’s Tectonic Terraces, Taoyuan Tableland |
作者: | 鄧國雄 董德輝 陳建汝 葉柏舜 Kou-Hsiung Teng Ter-Huei Tung Chien-Ju Chen Po-Sun Yeh |
貢獻者: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 |
關鍵詞: | 前緣斷層 構造性階地 tectonic terraces active fault, fault scarp frontal fault |
日期: | 2003-09-01 |
上傳時間: | 2009-06-29 15:59:24 (UTC+8) |
摘要: | 桃園台地受由東南向西北壓應力之影響,地形呈現南、北兩組拱升地壘包夾一處下陷地溝的變位模式。其中南地壘的前緣斷層為湖口斷層,是台地上規模最大且變位最明顯之斷層,其截切過店子湖面(LH)、湖口面(LT1)、楊梅面(LT2)、中壢面(LT4)等。而斷層活動後,斷層崖後的地盤抬升所引起的河流回春,會在斷層崖後發育構造性階地(tectonic terraces)。本文於上述地形面上,分別選擇老坑溪、波羅汶溪、茄苳溪、頭重溪、大坑缺溪及老街溪等河流作為示例,進行調查各構造河階與湖口斷層活動之關係,並據此推測湖口斷層的活動特性。
湖口台地上的切割溪流老坑溪、波羅汶溪及矮仔坪的頭重溪均發育有4段構造性階地,鳳山崎台地的茄苳溪發育2段構造階地;平鎮台地的大坑缺溪、老街溪則發育3段構造河階。6條河流的最低位階地則均為近期河流平時流水量和輸沙變化調整下形成的自律性階地(self-regulation terrace)。由構造階地的階數及前緣斷層崖坡上肩狀面分布的分析,推斷湖口斷層於桃園面(LT5)形成之前,可能至少有過七次變位活動。而中壢面(LT4)形成後,湖口斷層再活動所引發的逢安橋、大庄兩後背斷層,僅截切中壢面,未於大坑缺溪、老街溪的新形成構造階地面活動,且逢安橋斷層活動時間可能早於大庄斷層。
斷層崖、河階崖高差及階數均由店子湖面向東西兩側年輕地形面減少,證明湖口斷層的活動具累積性,且斷層活動量由店子湖面向東西兩側遞減。根據圓山、員山的穹窿構造及茄苳溪構造階面的拖曳曲隆變形,可推斷湖口台地前緣的湖口斷層應延伸至鳳山崎台地北緣。
本文為國科會專題研究經費補助,編號NSC90-2116-M-133-001 |
關聯: |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科學教育類) 第34卷 p.135-156 |
顯示於類別: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