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914/17082 (11%)
造訪人次 : 3928731      線上人數 : 7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50


    題名: 拉威爾的鋼琴作品和聲語法之探討-以《庫普蘭之墓》為例
    Analysis of the Harmony Vocabulary in Ravel’s Piano Works – An Example of Le Tombeau de Couperin
    作者: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關鍵詞: 拉威爾
    現代音樂
    音樂分析
    印象樂派和聲
    Ravel
    contemporary music
    music analysis
    Impressionism Harmony
    日期: 2003-09-01
    上傳時間: 2009-06-29 15:50:44 (UTC+8)
    摘要: 本文主要以拉威爾的作品《庫普蘭之墓》為例,探討其鋼琴作品之和聲語法。拉威爾全名摩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本籍法國,為近代著名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涵蓋各項編制,包括如獨奏(唱)、管弦樂及歌劇等,其曲中所呈現的個人特色與藝術價值,早已獲樂界一致的肯定與推崇,並已被公認為與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並列為二十世紀前期之印象樂派(Impressionism)的主要作曲家。
    在拉威爾眾多的鋼琴作品中,據筆者之歸納,拉威爾除運用一般印象派作曲家的寫作語彙外,亦同時呈現出有別於德布西的寫作手法—例如清晰的旋律輪廓、獨特的節奏與穩固的曲式結構等,充分顯示其與古典主義的密切關係;而其複雜卻洗鍊的和聲技巧,除具備相當的功能性外,更展現其清晰的調性色彩。有鑑於此,筆者特以其鋼琴作品《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 1917)為主題進行探討,希冀能藉由此研究,得以協助習樂者與一般聽眾更加瞭解拉威爾這位作曲家,進而對於國內當代音樂的推動略盡棉薄之力。
    本文共分為四部分,依序分別為緒論、《庫普蘭之墓》作品概述、樂曲的和聲語法特質與結論。經由研究認為,在此部鋼琴作品中,基本上拉威爾屬於以相同於傳統調性和聲功能之方式勾勒出音樂的輪廓,同時又以相異於傳統調性和聲功能之方式描繪出音樂的色彩;二者同步運作,展現了瑰麗豐富的音響效果,進而造就出的音樂藝術。
    關聯: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科學教育類)
    第34卷
    p.53-90
    顯示於類別:[音樂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