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教師批評是評鑑的方式之一,教師透過評鑑可以提供學生必要的回饋。由於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屬於「重要的他人」,教師批評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因為教師批評學生的方式有所不同,教師批評可能助長或妨礙學童的發展。遺憾的是,對於我國學校教師批評的現況,我們並沒有太多的認識。 為求彌補此一認知缺憾,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小教師批評的現況與改進。透過參與觀察、焦點團體座談、學校訪視與唔談等方法,本研究從一百多位國小教師的教學與瞎談討論過程中蒐集質的資料。此外,本研究又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兩千多位國小學童的填答內容取得量的資料。隨後,再就所蒐集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與歸納。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小教師批評學生的主要情境在於「非課業層面」。換言之,國小教師較容易從生活常規、秩序、整潔、禮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批評。 二、國小教師對學生行為的批評,主要在於「非課業層面、不可取的行為」類型,其次是「課業層面、可取的行為」,「課業層面、不可取的行為」,最後才是「非課業層面、可取的行為」等類型。 三、國小教師每天對學生批評的次數約的40~60次。若以每學年上課200天來推估,國小學生於六年的就學期間,接受教師批評的次數高達48,000~72,000次。 四、國小教師對學生的負向批評遠多於正向批評。這似乎顯示出,國小教師批評的品質仍大有改善的空間。 五、教師批評對象,學生知覺以「全班」為最多;但教師知覺則以「個別學生」為最多。教師與學生的知覺,在此有所不同。 六、國小教師並非只在「上課時間」才會批評學生。事實上,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在上學的每一天,隨時都能發生。生倫時間、作業指導時間、早自習、以及放學整隊時,都是教師批評學生的尖峰時段。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進行討論,並就教師批評品質的改進提供參考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