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75/17084 (14%)
造訪人次 : 2926986      線上人數 : 5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233


    題名: 全盲兒童與青少年對單一立體模型與部份遮蓋模型的描繪:視覺在空間表現發展之角色
    Totally Blin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rawings of Two Single Solid Models and a Partial Occlusion Model: The Role of Vi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
    作者: 伊彬
    徐春江
    貢獻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關鍵詞: 視覺障礙
    平面空間
    再現
    兒童與青少年
    繪畫發展
    Blind
    Representati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rawing development
    日期: 2001-05-01
    上傳時間: 2009-07-21
    摘要: 本研究探討臺灣視障兒童與青少年在平面上的空間表現發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所有全盲無任何視覺(不含光覺)之學生20位,以及臺北市某公立國小資源班之視障(僅有光覺)學生兩位,共22人。年齡分布為4歲9個月至18歲10個月。實驗設計包含三項觀察描繪作業、兩項觀察選擇作業、及一項配對選擇作業,共6個項目。所有作業皆由參與者個別於控制良好的獨立空間內完成;過程無時間限制。採用參與者可觸讀之材料製作刺激物及便於修改之可觸讀畫材。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參與者特殊的空間表現:有「混合視點」、「分離的局部特徵」、「相互連結的局部特徵」、「理想角度」。
    (2)參與者在所有作業表現出五個發展階段特徵:第一階段為無秩序的空間,類似Lowenfeld & Brittain (1987)之塗鴉期;第二階段能描述物體的部分特徵,表現造成物
    特徵之空間元素;第三階段為「分化的高峰」,表現出複雜豐富的物體空間特徵,卻以不合理的方式將其同時呈現;第四階段為「純化過程」,出現合理連結物體各空間元素的意圖。第五階段為「整體協調」畫面整體空間關係趨向統一合理;圖像形式單純簡練,採用「直角投射」系統。
    (3)參與者之表現在發展上雖有個別差異,且本研究礙於特殊樣本條件之人數限制,難以導出統計學上之推論,但可明顯發現年齡增加使受測者表現出較完整合理的空問概念與較成熟的繪畫技巧。6歲與13歲前後有明顯不同表現,應該是重要的發展關鍵時期。6歲前無法表達物體的特徵,6—13歲無法合理聯結各空間元素,13歲以後逐漸能以明眼人熟悉的方式統合畫面元素。
    (4)在觀察描繪項的作業表現發現任何「斜角投射」(oblique projection)與「透視」統(perspective)之運用。該發現與既有研究(Kennedy,1884,1983)結果不一致。
    (5)參與者的繪畫發展途徑在意義上大致與常人類似,惟因視覺之缺乏導致圖像形式分散。且造成發展速度落後;並以初階的「直角投射」系統為最終之策略。
    關聯: 視覺藝術,第4期,p.127-164
    顯示於類別:[視覺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