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91889      線上人數 : 72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091


    題名: 農會與地方政治:以台中縣與高雄縣為例
    Farmers' associations and local politics: the cases of Taichung county and Kaohsiung county
    作者: 黃德福
    劉華宗
    貢獻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關鍵詞: 農會
    政黨
    地方派系
    選舉
    Farmers'associations
    P0litical party
    Local factions
    Election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009-07-20 09:44:47 (UTC+8)
    摘要: 農會是農民的自治團體,其成立的宗旨是以服務農民為目的;然而實際情形,農會卻扮演過多的政治角色,使其功能受到嚴重扭曲。在各項公職、民代選舉中,農會為政黨或地方派系候選人積極輔選,成為選舉時的超級樁腳;而農會本身的幹部、職員改選,不同的政治勢力用暴力、賄選介入選舉過程,爭取對農會的主導權,使農會成為政治跳板或鬥爭場所,農民的權益僅成為選舉時的口號。究竟農會的政治角色如何形成?政治勢力介入農會目的何在?農會如何發揮組織動員的力量?以及近年農會信用部擠兌風波,是否與政治勢力介入相關?這些問題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農會政治角色的形成可追溯到日據時代,殖民政府將農會作為控制農民政治態度及汲取農村資源的工具。國民黨撤退來台後雖然進行農會改組,但全時控制農會的態度並未改變。地方派系以支持國民黨政權,獲得區域性壟斷政經利益,農會信用部的豐沛資金則是其一。農會由於有完整的組織動員系統及信用部金融資源,成為政治勢力積極介入的對象。台中縣和高雄縣實證資料說明不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以及任何一地方派系,皆積極介入農會人事的改組,爭取對農會的主導權。農會在政治勢力掛帥的情形下,以農民福祉為依歸的功能受到嚴重扭曲,要導正農會角色的發揮,避免基層農會金融風暴的再發生,降低農會的政治角色和信用部的獨立是兩大改革方向。
    關聯: 選舉研究, 2:2, p.63-82
    顯示於類別:[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