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313/17059 (19%)
造訪人次 : 590570      線上人數 : 8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8179


    題名: 單次半程馬拉松跑對下肢肌肉功能的影響
    作者: 傅思凱;曾暐晉;張鈞智;賴長琦;戴遐齡
    貢獻者: 臺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關鍵詞: 長距離跑步;肌肉疲勞;肌肉損傷;運動後恢復;Long-distance running;Muscle fatigue;Muscle damage;Post-exercise recovery
    日期: 2021-06
    上傳時間: 2022-08-09 15:15:58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調查單次半程馬拉松(half-marathon, HM)運動後肌肉表現之變化情形。方法:本實驗招募八位業餘跑者(recreational runners)參與本研究(年齡25.5±2.3歲,身高169.4±8.5公分,體重66.6±13.1公斤,身體質量指數23.0±2.6,體脂率27.1±6.1%)。每位參與者盡力完成單次HM,在HM前48小時(Pre)、HM介入後之立即(0h)、3小時(3h)、24小時(24h)、48小時(48h)、72小時(72h)及96小時(96h)各進行一次最大自主性等長收縮(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肌力測驗與下蹲跳(countermovement jump, CMJ)下肢爆發力測驗。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比較每一個指標在HM介入前與介入後之變化情形。結果:MVIC之膝關節伸展肌群的最大力矩在HM介入後96小時之內皆顯著低於Pre時間點(p<.05)。CMJ之跳躍高度與發力率於HM介入後24小時之內皆顯著低於Pre時間點(p<.05)。結論:單次半程馬拉松會造成下肢肌力與爆發力的下降,建議業餘跑者在規劃下一個訓練週期時,可參考前述的時間點調整訓練強度與頻率。
    關聯: 運動研究,第30卷第1期,頁83-95
    顯示於類別:[研究發展處] 運動研究(19卷1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單次半程馬拉松跑對下肢肌肉功能的影響.pdf1528KbAdobe PDF226檢視/開啟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