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Taipei:Item 987654321/1718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3600/17059 (21%)
造访人次 : 428520      在线人数 : 65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183


    题名: 多期地圖與航照影像於判釋臺灣沙丘型海岸地形特徵之應用與限制
    作者: 沈淑敏;王千瑜;廖泫銘
    贡献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臺中市立清泉國中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关键词: 歷史地圖;美軍老航照;海岸相片基本圖;沙丘型海岸;疊圖分析
    日期: 2019-12
    上传时间: 2019-12-19 10:23:2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摘要: 圖資影像是探究環境變遷的重要素材,正確的描取其所標示或隱含的地形訊息,是進行地形變遷研究的基本工作。過去臺灣海岸的研究,從圖資影像擷取的資訊常僅限於濱線一項,本研究擬探討各式線畫地形圖與航空照片(及其衍生之相片基本圖)等,透過詳加比對圖例符號與影像特徵,歸納出各種圖資可擷取的海岸地形訊息。比對的圖資影像包含(1) 20世紀初期至末期比例尺為1:20,000 至1:25,000 的各式等高線地形圖:日據時期出版的〈臺灣堡圖〉、〈臺灣地形圖〉,聯勤製圖廠測繪之〈臺灣地形圖》(暫稱軍用地形圖)、〈經建版地形圖〉等;(2)1940年代之美軍拍攝的航空照片(簡稱美軍老航照);(3) 1970年代之 1:5,000 〈像片基本圖〉與1980年代之|1:1,000 〈海岸像片基本圖〉。
    研究結果顯示,20世紀初期的地圖中,以〈臺灣地形圖〉對海岸地形特徵的繪製最詳細(標示多種微地形),與1940年代美軍拍攝之航空照片相互參照,兩者結合可做為還原臺灣「近自然」海岸環境的基準。對地勢起伏小的沙丘型海岸而言,1:1,000 海岸像片基本圖精度佳,且等高線間距1公尺,可判釋沙丘範圍,進而量化沙丘面積。綜而言之,雖然臺灣海岸的歷史圖資相當豐富,但多半不是為了進行海岸地形研究而產出,研究者需要了解各圖資的性質與其所能擷取的海岸地形資訊,並可比對多種圖資,以了解各時期海岸地形特徵與變遷的歷程。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曁鄧國雄教授紀念研討會論文集;2019;頁1-20
    显示于类别:[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