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446/17084 (14%)
造訪人次 : 3226252 線上人數 : 8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uTaipei
人文藝術學院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uTaipei
‧
管理
University of Taipei
>
人文藝術學院
>
人文藝術學院
>
北市大語文學報
>
Item 987654321/17020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020
題名:
文學作品對平仄的迷思
作者:
金周生
貢獻者: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關鍵詞:
四聲;平仄;《切韻》;格律文學
日期:
2018-12
上傳時間:
2019-06-21 15:03:3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中國語文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摘要:
文學講究「平」「仄」,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本文認為「平上去入」四聲與「平」「仄」之別,在六朝有其產生的特殊語言背景;當時聲調分四種,平聲是「平調」,上去入三聲是「非平調」,平調可以延長其讀音,非平調則否,平仄形成文學格律長短音的節奏美。其後「方音」或「通語」四聲與六朝不同,平聲未必全平,仄聲或有平調,則早先所分的「平」「仄」,失去其客觀語言的支撐;由於《切韻》系韻書做為讀書人科考定音工具,舊有平仄格律深入人心,故一千五百年來的文學作品,仍然受制於這種「平仄文化」中,直至近百年才有大幅衰退現象。本文以為隋唐以來,平仄之分實已不符口語,因此各類文學好用「平仄律」,實是一種「迷思」。
關聯:
北市大語文學報;19期;頁39-54
顯示於類別: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北市大語文學報19期.pdf
8517Kb
Adobe PDF
841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
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