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3600/17059 (21%)
造訪人次 : 427697      線上人數 : 6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utaipeir.lib.utaipei.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7004


    題名: 從陽明道朱熹:錢穆評價顧炎武、黃宗羲學術地位之前後異見
    作者: 許惠琪
    貢獻者: 臺灣師範大學
    關鍵詞: 錢穆;顧炎武;黃宗羲;朱熹;陸王;尊德性;道問學;知識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9-03-29 13:38:4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摘要: 錢穆1928年所作的《國學概論》及1937年所作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兩書均認為黃宗羲「言性命必究於史」,融通經史知識與性命之道為一,而顧炎武卻析「博文」與「行己」為兩端,化「理學」與「經學」為一,致使後人將修身與求知二分,知識的拓寬,無益道德的提升。因此,顧不如黃。但1973年所作的〈顧亭林學術〉,卻又以顧炎武造詣尤卓,超邁黃宗羲之上,評判的標尺仍不脫「經史」與「性命」的聯繫。這樣顯著的轉變,如何解釋?比對錢穆幾部宋明理學相關著作,由「已發」「未發」/「格心之理」、「格物之理」/「向外讀書」、「反求放心」等幾對概念,分析錢穆對朱熹、陸王評價之變化。而後可知:其對顧、黃之抑揚與對朱熹、陸王之黜陟,桴鼓相應。貫徹其間的是宋明理學內部的問題:「道問學」在「窮理」過程之輕重比例究竟如何?質言之,顧炎武與黃宗羲均非「為知識而知識」的學者,「學以成德」仍是共同宗旨,「窮理」過程也都浸染清初博綜文獻的「道問學」功夫,但輕重之間,仍有毫釐千里之差異。顧氏宗朱,對經史考證較著重,黃氏乃王門中人,「窮理」過程雖不廢客觀知識,但相較下更重內心覺悟。
    過去論錢穆清學史之詮解視角,一直局限在漢宋之爭。本文就宋明理學內部朱熹、陸王之分,另作更細緻的理解。
    關聯: 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頁163-186
    顯示於類別:[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uTaipei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如有問題歡迎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02-23113040轉2132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